首页 > 决胜2020•胜绩篇

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武陵源的“后花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2020-10-15 21:57


10月12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房屋漂亮,环境优美。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法制周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杨天朗

远闻鸟雀林间啼,山林清风拂眉尖。抬眼便见连绵青山,典型的土家三合院,原汁原味的土家族建筑,掩映在树荫中;近处是溪流、水车、稻田、风雨桥,与远处的袅袅炊烟、层峦叠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这里是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在当地有着武陵源“后花园”的美誉。

10月12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这个武陵源村落脱贫致富的秘密。

“您里边请!”刚进村口,就看见“三嫂子家厨”的老板刘天文正在招呼客人。“这个国庆假期,杨家坪村装扮一新,迎接四方来客。”刘天文开心地告诉记者,旅客爆满、村口堵车,这些疫情发生以来许久未见的旅游盛况,国庆假期又在杨家坪村重现了。

几年前,这里还是贫困村。一座叫“杨至界”的大山,阻碍了杨家坪村走向致富的道路。村民们除了务农,大多外出打工,收入并不多。武陵源旅游资源丰富,杨家坪村守着青山绿水,为什么不走“对接景区”的路线?

这不,从2016年开始,武陵源区委组织部和区教育局的扶贫队接连进入杨家坪村帮扶,带动全村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思路,打造成武陵源核心景区的“后花园”和人流物流集散地。

思路一变天地宽。山水环绕的杨家坪村,古巷幽静,意境撩人,富有土家族特色的建筑风情万千。家门口碧水青青,绿植错落有致,房里的雕花窗和古朴的木屋相得益彰。收拾几间客房出来给客人留宿,民宿生意就做起来了。

说起村里的民宿,可谓民俗风情浓郁。院落别有格致,木构青瓦,石头墙,农家椅,飞檐垛脊,都带着土家建筑独有的特色。一草一木有灵气,一杯一茶皆是诗,一桌一凳有故事,各个院落都是可以谈论人生的境界之所。“这里一到节假日,房间都是供不应求哩!”民宿雅贤居的负责人姚发银告诉记者。打造最美乡村,发展全域旅游,杨家坪村扶贫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如今走进这里,小村庄旧貌换新颜,全村242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村民们腰包鼓了,山笑水笑人欢笑。杨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安国说:“这个变化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的,政府以奖代补,对民居进行了民族特色的风貌改造。村子旧貌换新颜,核心景区的游客被吸引过来了,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看到家乡的变化,都回乡发展了。”

2017年,在外从事旅游工作的刘天文回到家乡,看见家乡的新变化,便萌生了留下来的想法。说干就干。经过前期考察,刘天文和一位同学一起搭伙儿,开起了一家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农家乐能开起来,主要是村里游客多了。”刘天文说,餐馆去年营业额近百万元,接下来还想利用村里的生态鱼塘,开展休闲垂钓项目。

与此同时,驻村帮扶单位还筹集资金,修整村里的山塘河堤,引来了一家农业企业,在村里建起了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直供景区酒店,销路不愁。产业发展红火,给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很多曾在外打拼、如今回家就业的村民直感慨:回家的感觉真好!

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53岁的村民蒋元钊正在蔬菜大棚外修整土地。他岳父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岳母患有脑溢血,小女儿才8个月。“如今,蔬菜基地就在家门口,赚钱不用出远门,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就是稳稳的幸福。”蒋元钊说。

一路采访,记者看见的是欢笑,感受的是幸福。过去的杨家坪村,有经济上的贫困,也有精神上的落后。通过这几年的帮扶,村民们秉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多美好的梦想。

■记者手记

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杨天朗

在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采访,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村民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过去,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生活所迫。如今,党和政府把他们的家乡建设好了,游客带进来了,贫困村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许多外出的村民又回来了,村里的人气也旺起来了。

扶贫重扶志,只有贫困群众的想法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驻村扶贫干部才能精准施策,引进的资金才能有用武之地,“美丽乡村”才能建设起来。

“把村子建设好了,就吸引村民返乡发展,村里的经济发展就能越来越好。”杨家坪村第一书记陈科感慨道。在杨家坪村,大棚蔬菜、生态鱼池、民宿,村民们根据自家的优势,正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许多年轻人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建设家乡,杨家坪村展现了一幅精准扶贫的生动画卷。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0月14日06版)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