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聚焦

种出脐橙扎下根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杨坚 段涵敏 张佳伟 2020-09-01 16:55

8月29日,新宁县安山乡大塘村,64岁的黄费斌看见稻穗丰满,脸上笑开了花。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张佳伟

通讯员 杨坚

太阳刺破晨雾,金色的阳光洒在新宁县安山乡大塘村206亩脐橙果园。果树成畦,长势正旺。

8月29日6时多,57岁的刘春娟在果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都说土质不好,没人种得出脐橙。现在你看,结出的果子多漂亮。”刘春娟手脚麻利,一边熟练地割草、浇水肥,一边自豪地说。她在山上做一天工,可收入90元,一年有3万多元,还能兼顾家里农活。

新宁县是全国四大脐橙产地之一。但位于新宁县西北边陲、与武冈市交界的大塘村,曾与脐橙“绝缘”。

“以前要吃脐橙,还得到别的村去买哩!”刘春娟话语里满是羡慕,她有一些姐妹嫁到别村,靠脐橙产业发家致富,日子过得红火。

大塘村距县城45公里,山地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仅5分,贫困发生率27.58%,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

村里人也种过脐橙,但耕种方法原始,不是树长不大,就是果子还没拳头大,“村里土质不适合种脐橙”的说法不胫而走,大家没了信心。

2018年,南航湖南分公司工作队驻村后,确定“搭上区域强势经济快车,集体引领,产业带动”的脱贫主攻路径,请来省、县专家“把脉”。专家得出结论:经过土壤改良,科学养护,可以种植脐橙。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党员干部挑起担子。在大塘村第一书记熊劲松的鼓励下,村支两委拍板,集体创业,带领老百姓一起闯。

村里计划流转146亩土地,涉及6个村民小组100多户。没想到,流转土地竟花了半年时间,开会不下20次。

归根结底,还是村民不信任。

刘春娟的丈夫黄大学曾是“反对派”。2018年,黄大学患重病从广州回乡。“村里人都说‘种脐橙’是个笑话。”黄大学说,当时刚回村不熟悉情况,也有畏难情绪。“工作队反复做工作,我又怕万一错过机会,成了村里的罪人。”黄大学内心很矛盾。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精准把脉,以“村集体+贫困户+大户+村民家庭种植养殖单位”模式成立大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同品同质、统防统种”组织全村种植生态水稻、红薯等,打造“大塘村”品牌和电商平台。高山生态的“大塘村”牌大米、红薯粉等农货一经推出,受到市场欢迎,村里农业公司第一次分了红。

“到村里统一领种子,要求我们不施化肥、打农药,只能人工除草咧!”64岁的黄费斌向记者“吐槽”,“不过一亩地能增收200多元,谷子卖给公司还能高出市场价10%,得劲!”

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也给了大家信心。

看到工作队做实事,黄大学终于签下土地流转合同。2019年春季,4000多株脐橙苗落地生根,高标准脐橙园刷爆大塘村民的朋友圈。一年后,果树长势好、虫害少,3个村民小组组长找到村里,主动要求流转60亩地,也种上了脐橙苗。

灌溉水渠修好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小学建起来了,自来水入了户,看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大学有一种“扎下根的感觉”。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体重从45公斤增加到60公斤。2019年,凭借勤劳的双手,黄大学一家脱贫摘帽。

“大塘村也能种脐橙,还收购邻村的大米啦!”大塘村民底气足了。2019年,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大塘村顺利摘帽。今年7月,大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周边4个种粮村签约,预计收购稻谷50万公斤。

如今,大塘村新建的“南航连心桥”横跨大水河两岸,村民不再需要绕道,通往外面世界的路更近了。

■记者手记

新农村,新速度

段涵敏 张佳伟

集体经济成为大塘村产业发展的骨骼,撑起了大塘村家家户户产业发展的躯干。

31岁的刘新钊曾一度迷失方向,整天打牌度日。村里建起产业,年轻气盛的他感觉“机会来了”,外出学习脐橙种植技术、参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在忙碌中找到自己的舞台,收获新农村奋斗的喜悦。

39岁的黄有香原本在广州打工,回乡结婚生子,“不甘心”的她不仅上网课学习,还外出参加“电商培训”“食品加工培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去年底成为新农村的一名党员。

处理村里大小事务,联系展会、跑市场,建电商平台,4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黄剑是新农村里最忙的人。“工作队熊队长手把手带着我做,教给我很多新理念。脱贫攻坚,就是创业打拼。”黄剑渐渐有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正吃着午饭,黄剑又接到一个250公斤大米的订单。“接到订单就得赶快跑。”放下碗筷,黄剑开着车去送货。奔跑,已成为大塘村的“新速度”。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