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在湖南省邵阳市,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如蜿蜒的丝带,穿梭于广袤的田野与错落有致的村落之间。它们不仅打通了乡村与外界沟通的“最后一公里”,更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快速通道”。
洞口县平古公路,起于洞口县平溪江大桥,止于古楼乡古楼村,全长10余公里,途经1个乡镇3个村(社区)。曾经,这条道路破烂不堪,路面坑洼不平,狭窄难行,不仅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更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农产品运输困难,外面的游客也因为糟糕的路况望而却步,古楼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2023年,新建后的平古公路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平坦宽阔的道路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运输效率大幅提升,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去年,平古公路成功创建为全省十大茶旅精品线路之一,成为“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的典范。
得益于道路的新建,古楼乡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楼茶文化生态产业园依托平古公路的交通优势,全面升级改造,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公路沿线依托雪峰山增设绿化、文化景观带,建有车马驿站、茶马古道、游乐场、全功能服务区,全面提升乡村游接待能力。
如今,古楼云雾茶、腊肉、猪血丸子、蕨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借助便利的交通畅销省内外。公路沿线的彩虹路、吊索桥、彩虹桥、淘金桥等景观,以及亲水漂流、彩虹滑道、水上乐园等游乐设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体验,带动休闲娱乐产业蓬勃发展。游客的增多促使当地餐饮、住宿业迅速崛起,农家乐、民宿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百姓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无论是茶旅产业中的茶叶采摘、加工,还是旅游服务中的导游、餐饮服务,亦或是休闲娱乐设施的运营维护等,都吸引百姓就近就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村公路作为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不仅要建设好,更要养护好。“三分建、七分养”,建设是发展的基础,而养护则是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两者协同推进,才能真正发挥农村公路的最大效益。养护有道“让公路永葆活力”,在邵阳,为了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采取了诸多有力措施。
强化保障,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邵阳积极落实日常养护配套资金,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系统开展日常养护巡查制度,全年累计完成10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巡查检查,交办整改300个各级巡查问题;同时利用路况自检的数据指导智能化养护工作,有针对性加强日常养护,处理路面病害,有效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强化养护,融入城乡一体化。
强化日常养护,集中对路基、路面、边坡、边沟、绿化等进行标准化整修。绥宁县未雨绸缪,开展春季边沟清淤及整修工作,积极主动应对春夏季高山多雨带来的公路灾毁风险。新邵县组建专业养护队伍,定期对公路进行巡查和维护,农村公路始终保持良好通行状态。
通过这些举措,邵阳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路况保持良好,为乡村发展持续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邵阳市完成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50.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336公里、安防工程3370公里、危桥改造41座,任务完成量位居湖南省第一,路况好路率达到94.4%。同时,邵阳市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示范创建,洞口县平古旅游公路获评“湖南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公路作为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邵阳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而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不仅是改善农村出行条件的民生工程,让农民出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更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