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邵阳的“新春第一会”,都以营商环境为主题。
蛇年的第二个工作日,邵阳市“四大家”主要负责人齐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总结2024年工作经验,分享近两年较突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案例,以图因时而变,随势而动。
2月6日上午,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大会召开。
2021年全省排名第十一;2022年,第七名;2023年,第五名;2024年,位居前三,获省政府大抓落实督查激励……邵阳市在优化营商环境这件事上,实现3年跨越式“进阶”。
企业开办“零成本”“零跑腿”“高时效”,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邵阳说到做到;“两重”“两新”送解优“服务码”典型经验做法获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通报表扬……
这些创新举措背后,无不透露出邵阳以优良的营商环境构筑企业“护城河”的战略远见。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速度,是邵阳优化营商环境高招之一。
速度有多快?去年,落户邵阳经开区的湖南灯将军科技有限公司深有体会。
该公司总经理黄支国介绍,自己是邵阳人,早年与家人一道到广东打拼。30年间,他们一直深耕汽车LED灯领域,主攻汽车后装市场。
近年来,黄支国心心念念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汽车LED灯品牌。2024年7月,他受邀回到自己家乡邵阳进行产业考察。
这次回到家乡的所见所闻,让黄支国深感邵阳的营商环境越来越适合企业发展。当月就决定投资邵阳,成立灯将军科技,在家乡打造“灯将军”这一汽车LED灯品牌。
湖南灯将军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邵阳经开区 供图
开办企业手续繁杂,令黄支国喜出望外的是,从签约入驻到投产,仅1个月的时间!
“从营业执照办理到租赁厂房、厂房装修,都得到了园区的支持,没有一个环节卡壳。”黄支国说,去年10月1日,灯将军科技正式投产,日产能达7万支LED灯导热管,每个月组装10万支汽车LED灯。
速度背后的支撑体系尤其值得关注:邵阳为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每月调度、季度小结、年中讲评、年度考核”机制,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亲自部署、亲自协调、顶格推进;常务副市长具体牵头,靠前指挥,一线调度;持续推进19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创新推出项目报建办证、项目竣工验收2项“一件事”;建立问题曝光机制,开展见人、见事、见物的专项暗访督查,主动亮丑揭短,把问题摆在台上,全力打通企业办事“中梗阻”。
据统计,邵阳现有经营主体55万户,2024年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家;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194.68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5%。
“一流环境”背后的产业集群逻辑
速度快、动作快、诚意满,固然是吸引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润双鹤)投资邵阳的原因。但这背后,它还有更重要的一个考量,那就是看重了邵阳医药产业的“完整度”,也就是成熟的产业生态。
2018年8月,华润双鹤通过多种途径,收购了湘中制药85.65%股权,成为湘中制药的控股公司,开始了与邵阳的深度合作。
双方“握手”后,湘中制药发展进入快车道,一跃成为全国知名抗癫痫药物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丙戊酸镁和丙戊酸镁缓释片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丙戊酸钠片占有全国同类产品75%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良好的国际信誉。
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湘中制药 供图
2022年,华润双鹤新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计划披露后,旗下20余家子公司所在地区,都在争抢这一项目,外省城市一度呼声极高。最终,华润双鹤选择了在邵阳,启动建设投资4.8亿元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在华润双鹤看来,邵阳医药产业的雄厚实力和完整产业链等优势,都将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原料药行业的领先优势。
“邵阳优良的营商环境,培育了完整的医药产业,成熟的产业人才。”湘中制药总经理曾顺说,这是华润双鹤原料药生产基地花落邵阳的重要原因。
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湘中制药 供图
邵阳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企业已有87家。邵阳经开区医药产业园规划用地总面积为392.99公顷,定位为“大湘西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邵阳产业转型发展动力源”,产业主要为医药原料产业、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其配套产业。
邵阳经开区医药产业园规划图。邵阳经开区 供图
以邵阳经开区为核,以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为点,邵阳闯出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子。
今年上半年,以三一专汽、纽恩驰等企业为龙头,邵阳新能源专用车产业集群获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先机。
在新邵县,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邵铜铝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正进一步扩大,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旧电子电器、报废机动车等在这里变废为宝。
邵阳县高新区依托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园,成立硬质合金集群发展促进中心,引进湖南佰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赛维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硬质合金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通过集群的培育与赋能,实现从点到面的创新突破,成为邵阳冲击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坚实底气。
一句“唯有更优” 道尽邵阳拼营商环境之志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唯有更优。
“新春第一会”上,《邵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十四条措施》(简称《十四条》)正式发布,营商环境“邵阳模式”被具化为“三招”,并在现场得到分享。
政府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范式突破。邵阳一直以来通过刚柔并济的治理方式,把监管重心从繁琐的事前审批转移到贴心的事中事后服务,《十四条》更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展现了这座湘中城市从“营商洼地”向“发展高地”跃迁的雄心,标志着政府角色的根本性转变——通过制度性改革,将“权力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推动政府来了一场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深刻转型。
办事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流程再造。邵阳《十四条》,提出了一系列小切口、可感知的政策举措,以数据共享打破部门壁垒,用智能算法精准预判企业需求,进一步推动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让政务服务更高效、更贴心,实现赋能增效,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服务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题”的生态重构。邵阳的服务创新始终围绕企业真实需求展开,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精准化的服务体系,《十四条》更是让服务从零散走向系统,从被动转向主动,将零散的政策“优惠”转化为系统的发展“优势”,全力打造“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一流营商环境。
邵阳经济开发区。
处处涌动着奋进热潮,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邵阳正阔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