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雪峰山下,资江如一条银链潮涌奔腾,邵水亦欢歌扬波。
世界自然遗产新宁崀山的奇峰异石、南方“呼伦贝尔”城步南山大草原的辽阔壮美、“神奇绿洲”绥宁黄桑的原始神秘……这些宛如镶嵌在锦绣山河中的璀璨绿宝石,共同绘就了湖南邵阳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态绝美画卷。
黄桑景区
湖南省,地处长江经济带之心脏地带,素享“三湘四水”之美誉。其中,“四水”之一的资江,自南向北悠然注入浩渺洞庭,成为长江众多支流中的一支。
而坐落于资江上游的邵阳市,溪河交织如网,是构筑长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一环,肩负着维护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神圣使命与重大职责。
碧波万顷,绿荫如盖,邵阳市森林覆盖率达56.9%,草山面积居湖南省第三位,绿色是这里的主色调。这是邵阳生态的本色,也是发展的底色。
拥有丰厚绿色家底的邵阳,正奋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向世界讲述绿色发展的湖南故事。
崀山
追青逐绿
解锁醉美生态图景
在卫星云图上,湘桂边陲的崇山峻岭之上,面积达1303.8平方公里的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像一块碧绿的翡翠格外醒目。
南山秋韵
山川、森林、溪流绵延不息,林麝、白颈长尾雉、白鹇、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群栖息繁衍,“植物活化石”资源冷杉、“植物界的金丝猴”大黄花虾脊兰繁殖壮大……一副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画面在这里徐徐展开。
结硕果的资源冷杉
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荣耀跻身中国首批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行列,亦是《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钦点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中的璀璨明珠。
2016年,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内的四大国家级保护地,以壮志凌云的姿态,申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誓将生态保护之网织得更为严密。
2021年6月,绥宁黄桑、新宁崀山和东安舜皇山等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如众星拱月般被纳入南山国家公园的广阔怀抱,使其总面积蔚然扩展至1303.80平方公里,行政区域横跨邵阳市的新宁县、城步县、绥宁县及永州市的东安县,蔚为壮观。
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保护体系中的一次勇敢探索,以统一、规范且高效的全新模式,巧妙地平衡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天平。对于占据南山国家公园绝大部分面积的邵阳,“国家公园”是带来生态美景的神来之笔,也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一组数字反映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的变化。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华丽蜕变。在原试点区内,维管束植物的记录新增了447种,脊椎动物则增添了68种新成员。更令人振奋的是,2个维管束植物新种与4个脊椎动物新种,为自然界的多样性贡献了力量。
而目前境内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亚热带森林草地湿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昆虫与脊椎动物共舞,53目1995种生命在此繁衍生息;维管束植物则以208科、1051属、3083种的庞大阵容,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壮丽。云豹、林麝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此悠然自得,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更是多达68种;而资源冷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73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同构成了这座生物物种和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
随着生态建设的全面展开,邵阳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52个国省考断面、16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碧波荡漾的白云湖
位于城步县的白云湖水库水位慢慢上升,白云湖下游也出现了花园阁、大洲等20多个湖泊、滩涂湿地水系,水质提升到了一类,为下游数以万计的居民提供了饮用水源。河岸线一片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上升到85%。
一些“稀客”的到访和发现,悄然见证着邵阳生态环境的变化。
“国家一级”珍禽白颈长尾雉现身南山国家公园崀山片区
2022年9月6日,邵阳县河伯岭国有林场内,红外线影像视频以清晰的画面,捕捉到了体态优雅、翩跹起舞的白颈长尾雉,正悠然自得地觅食于林间;同年,南山国家公园分两批次引进了24只珍贵的朱鹮,在新宁崀山成功实施了野化放归计划;2023年6月,绥宁县城迎来了两只宛若凤凰般绚烂的红嘴蓝鹊,它们翩翩起舞,为小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而到了2024年10月,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的城步两江峡谷片区,更是首次记录到了崇安斜鳞蛇的珍贵身影……
如今,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已逐步达到国家公园的设立标准,为邵阳这片美丽的土地书写了精彩华章。
“让绿色生态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充沛的动能、建设现代化新邵阳最厚重的底色,邵阳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将邵阳打造成内陆地区一座光彩夺目的生态文明城市。”邵阳市委书记严华表示。
目前,邵阳市新邵县、武冈市、邵东市、隆回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洞口县、邵阳县、新宁县等9个县(市)已全部成功创建湖南省森林城市。
守鸟护林
让公园成为珍稀生物的乐园
在邵阳新宁的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成群的朱鹮在山野林间自由飞翔。位于崀山脚下的石田村,是朱鹮最喜欢、最熟悉的栖息地,飞累了的朱鹮在田野边、溪流边悠闲地觅食、嬉戏。
石田村的朱鹮
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素有“东方宝石”的美誉。从2022年10只朱鹮被引进到崀山进行野化放归以来,如今常留在崀山的朱鹮已达30只。
朱鹮以田螺、泥鳅、黄鳝为主要食物,过去由于农药大面积使用导致觅食环境恶化,是朱鹮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如今在朱鹮在崀山野化放飞,并成功孵化出第一代朱鹮幼鸟。这背后是绿色理念的深入人心。
“朱鹮怕人,又离不开人,它紧紧依存人类而生存。”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崀山片区工作人员介绍,“因此,在朱鹮野化放归地范围内,村民不能使用农药。为方便朱鹮觅食,片区村庄实施‘鹮田一分’项目,即每亩水田留一分面积不种植水稻。这对农田的产量有一定影响,村民给了非常大的支持和理解。现在村民已经对不使用农药成为一种习惯,并自觉加入到保护朱鹮的队伍中。”
2023年底,“鹮田一分”项目升级为“鱼稻轮作”觅食区,将朱鹮觅食空白区域提升至50%,进一步改善朱鹮生活环境。
现在,崀山片区放归的朱鹮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生态环境,这里的朱鹮已成为全球纬度最低的可自我维持的朱鹮野外种群。
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是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广大民众携手努力。朱鹮栖息邵阳,与民和谐共生,彰显了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历经多年共建共享,邵阳人展现出极高的生态意识。
在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执法支队,记者看到了包括鸟枪、捕猎夹子在内的捕杀野生动物工具。据了解,除了部分缴获的,也有大部分是村民主动上缴。
在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还有两条国际候鸟千年迁徙通道,每年清明至立夏及9月至11月份,约有320余种候鸟途经这里,近年来过境候鸟数量更是创历史新高。
新宁县境内万千白鹭漫天飞舞
邵阳是“千年鸟道”,因为自古就有狩猎的传统,当地捕鸟之风盛行。
近年来,邵阳通过志愿者护鸟和护林员网格化护鸟相结合,实现护鸟时间不留空隙、护鸟区域不留盲区。同时,严厉打击非法网捕、猎杀、毒杀以及干扰候鸟迁徙等违法犯罪活动,接力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不少村民自觉加入护鸟站,成为了守护候鸟的志愿者。如今,爱鸟护鸟在邵阳蔚然成风,“千年鸟道”实现候鸟“零死亡”过境。
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综合执法支队队长李敏介绍,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开展29次大型联合执法行动,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立案率和破案率均达100%。
“我们还突出专项行动与宣传教育结合,通过发放宣传海报、生态知识进校园等方式,宣传环保政策、推广环保知识、普及环保法律的过程,‘山上的树不能随便砍’和‘水中的鱼不能随便捕’等朴素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在南山国家公园创建过程中,南山公园管理局亦充分鼓励原住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优先选聘原住居民担任生态护林员,共吸纳702名当地居民参加生态管护岗位就业,人均增收1万余元/年。
借绿生“金”
绿色产业风生水起
如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正是破题之选。
走进城步县南山牧业的生产基地,繁忙有序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按照液态奶的加工工艺及流程对各个环节进行操作,经过无菌处理、无菌灌装等环节,一盒盒牛奶从生产线中生产出来。
南山牧业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在忙着打包牛奶
这个依托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苔地草原——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发展起来的老品牌,成为城步乳制品产业的劲旅,为周边农户年增收超过4000万元。
据了解,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片区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研究,协同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根据《2021年南山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报告》统计为446.78亿元,同时积极探索特许经营管理,助力打造南山乳制品、苗乡梨、舜皇野生茶、中蜂养殖及蜂蜜加工等系列绿色产品,当地农户获益良多。
“未来,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中,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将培育、授权一批本土优秀生态产品使用南山国家公园标识,以生态为卖点,以产品宣南山,以地标保质量。”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周建宏说。
在邵阳绥宁县湘商产业园的湖南九通竹基复合材料制造基地内,排列整齐的、各式规格的竹缠绕管道整装待发。这条于2022年7月建成投产的生产线,为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地下基建工程提供管道、廊道。
九通管业生产的竹制管道
九通管业厂长杨章达介绍,由竹缠绕复合材料制成的复合管发挥竹子轴向拉伸强度高柔韧性好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水利输送、城市给排水、污水管网建设等领域,大范围替代传统中低压管道,具有显著的节能减碳、固碳储碳及经济与社会效益,九通集团公司在竹缠绕管道行业目前是全国销售量第一。
据悉,九通集团公司选择在绥宁建立生产基地,正是基于绥宁有源源不断的楠竹原材料供应。
绥宁全县共有楠竹面积80.58万亩,60万亩竹林完成了FSC国际森林认证,总立竹数达1.8亿株,年可采伐楠竹5000万根。
乡村振兴,产业必兴。“绥宁县发展竹产业有非常好的资源优势,又紧紧抓住了‘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的新赛道,发展竹产业就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最好选择。” 绥宁县楠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唐学军说。
近年来绥宁以“举县体制”发展楠竹产业,持续做好“提质、扩产、延链”文章,楠竹产业从曾经单一的粗加工提质升级到“多元化、智能化”,竹制品以“高品质、低价格”的名片精准接轨“国际化”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等地的110余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24年年加工楠工业产值达38亿元,竹产综合效益达67亿元。
让我们把视野放得更远。生态资源是天然的“清凉资源”“康养资源”,近年来邵阳以景为媒,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生态+文旅”产业在邵阳发展得风生水起。
城步南山草原吸引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城步的南山草原一碧千里,白云湖小岛星罗棋布,高山台地草原风光闻名,尤其夏季,来城步避暑度假一房难求;绥宁黄桑,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负氧离子瞬时浓度高达21万个/立方厘米,来这里体验森林康养的游客络绎不绝;隆回虎形山大花瑶景区,不仅民俗文化厚重也是天然的避暑胜地,拥有很多忠实的回头客……
对于“发展什么产业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个问题,邵阳有红线。
“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在确保生态系统功能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作为生产投入品,通过运营实现生态资源的转化与应用。” 第53个世界环境日时,邵阳市委书记、市长联合发表署名文章中这样表述。
记者获悉,随着对新能源、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等新兴绿色产业的培育力度的加大,以及对化工、轻工等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力度的提升,邵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自然就越走越宽。
今年前三季度,邵阳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69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3家,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地区生产总值达2017.80亿元,居全省市州第二方阵首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光彩夺目的生态文明城市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