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邵东市仙槎桥镇青山村,五金特色产业与乡村美景交融。村综合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等设施完善,青山学校、妇女之家等场所丰富村民生活。这里,美丽与文明同行,展现新时代乡村风貌,滋养着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四五六十”运行模式,打通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设立政策宣讲、理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娱乐平台,通过提升服务能力和助推移风易俗,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文明之花开遍“最美青山”。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力度的惠民服务,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文明实践活动犹如阵阵清风,吹拂着青山村,温暖着人心,传播着文明,浸润着百姓的生活。2024年3月,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获评“湖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
志愿队伍筑梦文明 实践服务温暖人心
在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支支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刻内涵。
青山村巾帼志愿者帮扶座谈会
“爱心妈妈不但教我们做手工,还对我们特别关心,村书记郭爷爷还给我们发了礼物。今天,我非常开心,我要把做好的卡片送给老师。”稚嫩童声从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出,8岁的雨涵小朋友与村里留守儿童在做手工。另一旁的文化广场,村里的老人聚集在一起聊天、锻炼,一派和谐温馨的景象。
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困难老人及卫生健康、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了党群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各年龄段的人在这里都能各取所需。”青山村党委书记郭海同说。实践站每月都会开展爱心义剪、道德教育宣讲、户帮户亲帮亲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也为社会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了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就建在哪里;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实践之力奏响文明强音。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根植于青山之中,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政策诠释融入日常
在青山村,理论宣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村民的心灵。
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秉承“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探索新颖的宣讲方式,力求“实效显著”的宣讲成果,积极打造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党建文化广场等,使其成为党的声音和政策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通过道德讲堂的深刻剖析、入户走访的亲切交流、文化演出的生动演绎,党的声音在青山村得到了广泛传递、深入理解和积极接受。
“农家书屋”里,村民们可以借阅书籍、观看影片,了解国家大事;“村村响”的播报中,党的创新理论被传递到田间地头,成为农民劳作时的精神食粮。此外,镇领导干部带头,村“两委”干部引导百姓“名嘴”,在村委会、文化广场等群众日常集聚的区域面对面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身边的实例,诠释党的创新理论,让村民不仅听得懂,更能记得住、用得上。这种接地气的宣讲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贴近群众生活,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阵地作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风尚润乡村
文明风起巷陌间,春风化雨润心田。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文明乡风“吹起来”,村民生活“美起来”,群众心田“暖起来”,不断添彩文明青山的壮美画卷。
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为目标,积极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家庭美德建设、平安社区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等,结合“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家庭观和消费观,使敬老爱幼、邻里互助、团结和睦、崇德向善成为乡村生活的鲜明底色。
为营造浓厚的文明乡风,实践站还成立广场舞队、花样女子舞龙队等文体队伍,定期举办文艺汇演、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传播文明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发村民爱国、爱村、爱家的热情。
为减轻村民经济负担,青山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和《乡风文明公约》,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红白喜事现在普遍控制在3万元以下。青山村的村民反映,搞移风易俗,村干部没有用“蛮办法”,做起来顺理成章,现在大家都很乐意简约行事、文明办红白喜事。而当地村民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业余时间大都用在红红火火的文化活动中。
青山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推动了乡村移风易俗,提升了乡村治理工作水平。
在这片“最美青山”之上,越来越多的文明剪影正逐渐连点成片、形成风景,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正如花朵般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