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邵阳市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城市管理、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推动邵阳日益成为文化底蕴深厚、人居环境优美和谐、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综合管理保障有力、休闲业态丰富多元的宜居之城。
绿色是最美的底色,生态是最大的优势。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擦亮“绿色邵阳”底色,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邵阳的征程上不断阔步前行。
在城市建设中,我市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绿地”,改建扩建和新建起一个个公园、一片片小区绿地,创造出一个个生态诗意的栖居场景,串联起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既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净化城市空气,又服务百姓休闲游憩健身。
我市扎实推进生态治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色转型等工作,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保障耕地安全。并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狠抓工业节能降碳,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构建高效、清洁、低碳、环保的绿色制造体系,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和鲜明底色。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场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大变革,涉及每个家庭和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为实现垃圾分类全民知晓、全民参与,我市利用垃圾分类集中宣传月、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活动等契机,向市民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各单位还组织志愿者走进单位联点社区,敲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绿色、环保、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北塔区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培训”,全面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他们组建志愿者队伍进社区推广垃圾分类,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群、宣传栏等载体,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并强化源头管理,引导群众自觉分类投放,在全区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大祥区着眼提升居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市民共同打造卫生、清洁、宜居家园,各社区的党员干部入户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提高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习惯。在和兴怡景小区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别具一格的垃圾分类科普牌、精心布置的垃圾分类站、内容新颖的宣传标语,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寓教于乐、寓学于景,营造起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守护生态文明的氛围。
“如今,漫步在邵阳的大街小巷,心旷神怡,如沐春风,身心舒坦,其乐融融,让人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从广州回邵阳的张先生,穿行在城市,看到道路干净整洁,绿化带内花团锦簇,绿地公园色彩缤纷,公益主题广告醒目规整……不禁连连赞叹家乡的巨变与靓丽容颜。
我市在全面打好棚改专项整治攻坚战、保交房攻坚战的同时,把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摆在重要位置,从提升城市“颜值”和“内涵”出发,多点发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卫生、健身设施、水电气配套、排污、电动车智能充电桩等问题,切实优化居住环境,让市民住得安心舒心开心。
大祥区仙人井片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涉及面最广的综合性改造项目,改造范围为老西外街两侧历史建筑群,包括“一街一井一亭一市场”。一期改造涉及69栋历史建筑,358户住户,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该片区改造后,居民肖春燕满意地说:“以前我们这里院子老、房子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经过改造后,如今变成了整洁靓丽的新模样,不仅颜值高了,功能也更全了,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
双清区百寿亭社区在提质社区环境工作中,针对辖区老年人多,尤其是长寿老人多的特点,着力将社区打造成一个长寿宜居大家庭。该社区建设起一站式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中心,内设老年活动室、书法室、日间照料室、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公益性图书室、医务室等,室外设有文体广场和晨练晚练点,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规性公共服务。同时,还建设了体现社区文化特色的寿文化墙,为邵阳树立起一道新的人文景观。
北塔区北江豪庭小区建成时间已久,原本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墙壁破损较多,外加没有物业管理,卫生脏差乱,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该区紧盯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将该小区的提质改造作为重点工作推进。改造后,小区道路平坦、车辆停放有序、卫生干净整洁、生活广场开阔。“以前环境差,住在这里心情都不好,经过改造后,小区面貌大变样,看着干净整洁的小区,心情都好了很多!”居民李先生说。
在城市公园提质改造中,我市积极推进公园由传统单一的休闲娱乐场所向“公园+”方向转变,按照“一公园一主题、一点位一景观”的思路,利用景观式公益广告、专题宣传栏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训、身边好人、市民公约等内容融入到公园的景观设计之中,打造出许多主题公园,让市民在游玩的同时,接受精神文明的熏陶,凝聚文明新风正能量。如今,党建主题公园、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廉洁文化主题公园、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等独具特色的主题文化公园,将生态价值与美学价值、人文价值交汇融合,成为邵阳城市新的“打卡点”。
完善城市设施,让市民生活更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