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长阳铺镇长阳铺村61岁的残疾人陈卫忠40年坚守电影放映一线,用对电影事业的真挚热情,为广大群众带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2023年7月,陈卫忠获评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
展现才艺 当上放映员
陈卫忠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下肢畸形、右上肢肩胛骨脱臼,行动困难。然而,先天残疾的陈卫忠,内心却藏着追求文艺的灵魂。他身体瘦小,却有一副高亢的好嗓音;右肢残疾,左手却能写一手好字。能写能唱的陈卫忠,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文艺青年”。
1983年,长阳铺公社招聘电影放映员,陈卫忠前去报考。他演唱了一首《红星照我去战斗》,还现场书写“一朵鲜花向阳开,万颗红心为革命”,获得时任公社书记赏识。21岁的陈卫忠如愿当上了放映员,同时入选的共有9人。
长阳铺公社当时有要求,全公社19个村,每个村每年至少要放映10场(次)电影。陈卫忠等9名放映员被分为3组,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不折不扣完成放映任务。
陈卫忠回忆,最初没有交通工具,几十公斤的放映设备,只能肩扛手提。后来条件好了,自行车逐渐普及,但他由于身体残疾,还是只能肩扛手提。在放映组内分工,他负责拎胶卷,两个胶卷箱子12公斤,时常累得他喘不过气来。
陈卫忠第一次到海拔最高的岭上村去放映,山高路陡且全是泥巴路,他每走1公里,都要休息20分钟。往返6公里路程,他花了6个小时。这条山路每年要走8次,他自己记不清摔倒过多少次。
配音解说 幕后放映40载
上世纪的《草原儿女》《东方红》《红军桥》等老电影均为无声片,陈卫忠被安排为电影解说和配音。一部1.5小时的电影,台词有1000多字。陈卫忠六七天就能全部记住,并能声情并茂地表达。40年来,他先后为30多部无声片现场配音。
谈起电影配音,陈卫忠不由自主地表演起《草原儿女》里的经典片段:“阳光阳光多么灿烂,春天春天来到草原,草原在我的头上飘过,羊儿在我的身旁晃闪……”他的声音洪亮而有磁性,眼睛里泛出光芒。
为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陈卫忠编写了《东风又传喜讯来》《齐心建设文明村》《劝君莫赌博》等幻灯材料,在电影放映期间播放,扎实而鲜活地进行宣传,对党的宣传工作不遗余力,尽职尽责。
陈卫忠背过的放映设备已经换了4代,从笨重的16毫米流动式电影放映机,到进口三菱投影机,再到国产联想投影机、数字电影流动播放机,设备越来越精巧。2008年,原来的胶片机升级为数字电影机,陈卫忠再也不用肩扛手提沉重的设备去放映了。后来,他自费购买一辆三轮电动车,用来装载放映设备,彻底结束徒步去放电影的历史。放映员收入微薄,陈卫忠原有9名同事,7人先后离职。陈卫忠和另外一名放映员坚持了下来,每年为全镇群众放映露天电影560余场(次)。
慈善义演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陈卫忠说,电影放映员是“吃百家饭”的人,心中要装着“百家人”。放映电影之余,陈卫忠招募残疾人演员,成立演艺公司,助残爱残,他自编乡风文明建设等剧本,并精心排练,到村里开展文艺义演活动。他自编自导群众喜闻乐见的《十劝诸君莫赌博》《移风易俗谱新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农民心里乐呵呵》《反诈骗》等节目,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2019年以来,陈卫忠举办义演活动89场,免费培训残疾文艺人才150人次,自编自导自演各类文艺节目127个,走进了千家万户,举办关爱残疾人募捐活动10场次,为卧床残疾人募集善款10多万元。
电影放映、慈善义演,陈卫忠40年如一日,用辛勤的汗水、智慧的火花和不懈的追求,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曲人生闪光的乐章。
(记者 刘富洪 通讯员 康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