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充分释放发展动能

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 2020-10-19 12:40

编者按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我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各行各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平稳度过“极寒”时期,复工复产逐月好转,经济发展稳步恢复,特别是市场主体存量稳固、增势强劲,总量和增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大疫之年万事维艰,有减量在情理之中,保存量则已是不易,促增量则需要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作为、更强的化危为机本领方能做到。我市市场主体不降反增,正是市委、市政府谋事有略、遇事不乱、处事有章的具体体现,更是我市多年来一系列保民生、优环境、抓改革、促发展措施落地落实厚积薄发的沉淀。本报即日起推出“探寻我市在疫情冲击影响下,市场主体增势强劲背后原因”系列报道,探寻我市在疫情冲击影响下,市场主体逆势上扬、增势强劲背后的原因。敬请关注!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

今年9月下旬,邵阳步步高新天地购物中心开业。它的开业,为邵阳新增市场主体368个,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同时对加强市场供给、方便市民消费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民生之本看就业,就业支撑在企业。一个市场主体就是一个民生载体,市场主体稳定,民生就更有保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中央“六稳”“六保”目标任务,紧紧抓住保市场主体这个“牛鼻子”,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市场活力和发展动能不断释放和迸发,市场主体呈强劲增长态势,呈现出“多起来、稳起来、活起来、旺起来”的喜人局面。截至2020年10月16日,我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46395户,总量列湖南省第4位;今年新增49257户,增量列湖南省第3位。其中,“四上”企业在库总量4536家,列全省第2位;同比增加433家,增量列湖南省第3位。

市场主体存量稳固、增势强劲,有力促进稳增长、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市实现GDP2152.5亿元,同比增长8.0%,高出全省0.4个百分点,增速排湖南省第4位,经济总量跃居湘中湘西南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1008.1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出全省0.3个百分点,增速排湖南省第3位。

抓大不放小 建好全平台 让市场主体多起来

立足抓大,深耕厚植“一链一园一走廊”,以产业大航母拉动经济大发展。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将经济工作会开成产业发展大会,围绕产业兴邵,市本级今年拿出10亿元,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一揽子推出制造强市“123工程”“135工程”升级版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特种玻璃谷”,奋力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深耕“一链”。近年来,我市一手抓发制品、箱包、小五金、打火机等传统产业智能改造、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优势产业链培育,“新”“旧”产业链发展齐头并进。特别是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家电、循环经济、中医药、时尚用品、互联网等七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增势强劲,现有规模工业企业964家、较2019年新增114家。细作“一园”。我市着力打造“135”工程升级版,有效吸引市场主体抱团入驻,目前,全市园区实现厂房投资77.48亿元,开工建设标准厂房410.27万平方米、竣工209.9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达2684家、增长17.9%,今年以来新增215家。厚植“一走廊”。2014年,省委、省政府为我市量身定制湘商产业园政策,我市乘势而为,打造沪昆百里工业走廊,成为湘中湘西南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工业带,沪昆高速沿线7个省级园区入园企业2349家,占全市总量的89.3%,园区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注重育小,快准入创品牌优服务,以小个体托起大民生。全市以抓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保市场准入、保企业信用、保职能服务,引领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全力推动市场准入,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环节,特别是大力支持各类企业登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业务系统,在线申请办理企业登记业务,网上登记实现了秒办秒批。今年1月至9月,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比例达到85%,居全省第3位。目前,全市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已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已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切实加强企业年报公示督导,帮助企业保持良好信用,避免被纳入严重违法和失信企业名单而受到联合惩戒,今年我市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4.21%,居全省第2位。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引导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目前我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42788件,今年新增有效注册商标6077件,总量和增量均排全省第2名;全市新增专利申请3889件,专利授权2818件;同时积极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145件,股权出质98件,新增质押融资12.4亿元。通过一系列保个体、护小微措施的落地见效,我市目前个体户达到277381户,同比增长19.97%。

做好帮扶降本“加减法” 帮市场主体稳起来

保市场主体,才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我市打出“组合拳”,全力下好援企稳岗“先手棋”,打好政策帮扶“主动仗”。

帮扶支持做“加法”。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则活。我市不遗余力降低融资成本、增加信贷支持,切实加大金融惠企力度。到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累计为5779户企业新放贷款9695笔,金额282.18亿元,对存量贷款展期、续贷56.73亿元。企业获贷率迅速提升,1月至9月发放首贷贷款66.2亿元,新增首贷企业2641家,首贷率提高至46.5%。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新增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贷款加权利率降至4.9%,同比下降1.13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成本2亿元。其中,邵阳农商行累计为小微企业降低利率贷款余额20亿元、让利3210万元,推出应收账款质押贷、动产抵押贷、厂房按揭贷等信贷产品,小微企业贷款逆势增长10亿元。加大“双创”建设力度,全市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基地5家、市级11家,免费培训创业学员6524人、扶持创业人群1.22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470万元。加大用工保障力度,出台稳就业系列措施,为企业提供“保姆+红娘”式用工服务,组建270支招工小分队,深入乡村社区,为市内600多家企业新招聘员工2.04万人。1月至9月,全市筹措专项资金3.01亿元,为285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600.21万元。

运行成本做“减法”。据税务部门测算,1月至8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96亿元,为279户市场主体办理延期缴纳税款3541.65万元;人社部门2020年2月起对大型企业养老保险费单位部分减半征收延长至6月底,对中小型企业养老保险费单位部分全部减免延长至12月底,目前全市参保缴费企业累计减免养老保险费约4.55亿元。工信、金融部门帮助24家企业成功进入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名单,获优惠贷款支持10亿元,获中央拨付贴息资金297万元。工信、财政部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将担保费率降至1.1%,预计全年市本级可为中小微企业减轻负担150万元左右。电力公司减免电费约7487万元,惠及我市大工业企业客户约2154户、一般工商业企业客户约21.95万户。1月至9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1%。

“十八般武艺”畅循环 让市场主体活起来

今年9月,淘宝网络主播薇娅在我市的一场直播带货,仅86分钟直播引导成交金额1063万元,直播间观看人数1423万。直播带货、网红引流等新业态活力十足,为市场主体打通产销主动脉,畅通供求大循环。

一场直播带货的火爆全网,只是我市市场主体活起来的一个新业态呈现,坚实的市场资源本底和系统的畅循环、拓市场举措才是市场主体活起来的本质所在。

我市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对接粤港澳,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打通邵阳—东盟贸易通道方面全面发力。特别是邵阳海关正式开关运行,给了我市开放最大助力,结束我市企业产品出口异地报关的历史,全市“135”园区保税仓和监管仓实现全覆盖。截至8月底,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36家,同比净增228家。1月至8月实现进出口总额154.24亿元、增长10.7%,比全省增速高2.3个百分点。

抓实抓牢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常态化组织大型商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市县两级积极组织行业协会、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会、购物周、狂欢节等各类促销活动,先后举办两届湘西南汽车文化节,总销量达3000台、金额约5亿元,为近10年新高。组织51家企业参加2020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展位面积达180平方米。1月至8月,全市共有限额以上商贸流通单位1888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00家,实现增加值近100亿元;建成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2个,年交易额达200亿元。内外销供求良性循环,市场主体活力十足。

用服务帮企 以环境留人 推动市场主体旺起来

营商环境是最强生产力,只要把市场主体愿不愿来、敢不敢来、赚不赚钱、安不安心的问题解决好了,就不会有留不住的企业、做不强的产业、旺不起来的市场主体。

吸引力是解决“愿不愿来”的关键。据统计,百万邵商闯天下,总资产逾4万亿元。我市依托强大的邵商资源,率先提出“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每年举办全球邵商大会,出台迎老乡回家乡创业发展15条,建立起“1+7+10”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邵十条”,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吸引力持续放大。强大的优惠政策融合浓郁的家乡情结,一批批邵商企业家纷至沓来,并牵线搭桥引进催生了新的市场主体。近4年来,邵阳返乡投资的邵商数量、投资总额和项目质量超过了之前10年的总和,“135”湘商产业园引入的企业80%以上是邵商企业。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解决“敢不敢来”的关键。我市坚持铁腕治邵,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社会治理基础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一村一辅警”创新做法作为新时代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典型在全国推介,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自2004年实行考核表彰以来第一次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居湘中湘西南第一,市场主体安全感不断提升。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市场主体“赚不赚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有困难了,有渠道解决,企业发展就不会出现“病灶”,自然“身体强健”。我市探索举办“民营企业家沙龙”活动,引导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面对面、心贴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已分别召集先进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制品等行业,举办企业家专场沙龙10次,为企业解决问题400多个。今年以来,全市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9%,为全市创造65%的GDP、75%的税收和80%的就业岗位。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能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安不安心”的问题。记者曾与本市一位企业家有过一次深谈,他说:“干实体企业,最反感的事就是要给有些干部送烟、送钱,喝酒请吃,才能够办成事,很费脑子。近几年来,邵阳这一点做得很好,几乎没有这些乌烟瘴气的名堂。只要我们的精力专注于实业上面,发展壮大不会有什么问题。”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政府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对新办市场主体实行快审、快批、快办服务,网上办结率达80%,远高于全省50%的要求。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光明磊落与企业交往,企业家在邵自然干得安心,企业在邵发展定然兴旺。

下一步,我市将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聚焦落实“三个高地”“四新使命”“五项任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培优育强市场主体,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邵阳新担当。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朱 杰 通讯员 舒振朝 刘泉 陈旻阳)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