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国家高新区前三季度GDP达12.33万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7.11%

来源:经济参考网 作者:郭倩 2023-12-12 17:35

《经济参考报》记者12月12日从工信部举行的“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11月,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8家。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3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11%,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下一步,我国将推动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创新基地平台向国家高新区布局,支持国家高新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不断深化改革探索,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介绍,从基地平台看,国家高新区聚集了近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从研发投入看,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一半。从成果产出看,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占全国接近一半。

与此同时,依托国家高新区,一批高科技产业集群不断培养壮大,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光电子、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分别占到了全国的17%、50%和35%。

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将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

工信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将推动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创新基地平台向国家高新区布局,鼓励高新区探索市场化和政府投入协同联动的关键技术攻关机制,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国家高新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鼓励国家高新区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规模化发展。支持国家高新区面向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

围绕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吴家喜说,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高新区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让更多的企业牵头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新区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中试熟化基地等,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完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支持高新区构建和完善种子基金、创业投资、银行信贷、上市融资等金融支持体系,支持高新区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推动各类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记者 郭倩)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