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凡十年

非凡十年① | 千年古城焕新彩——喜看邵阳这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来源:云邵阳 作者:杨立军 申兴刚 2022-09-29 17:47

编者按

岁月年轮,十年一记;宝庆大地,已然巨变。十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地各部门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创造新的辉煌,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

即日起,云邵阳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栏目,全方位展示十年来全市的显著变化,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云邵阳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杨立军 申兴刚

这十年,是邵阳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十年。

从多项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到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方阵首位;从贫困人口全省最多,到彻底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宝庆工业集中区获批,到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地处“交通末梢”,到迈入“高铁时代”“航空时代”……邵阳十年来的跨越发展,恰是全国、全省辉煌巨变的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动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市体育中心

产业兴邵壮筋骨

这十年,邵阳地区生产总值连上2个千亿台阶,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1.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成绩的背后,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久久为功实施“产业兴邵”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曾经的三线建设重点城市,邵阳甫一腾飞,血脉里就流淌着制造业的基因。十年来,我市始终把“产业强市”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抓项目,持之以恒兴产业,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年间,三一专汽工程搅拌车销量由突破万台到占全球市场30%,建成全球最大的工程搅拌车生产基地,成功打造全市首家百亿企业,擎起了邵阳装备制造产业的大旗。



三一专汽生产线

十年来,我市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引一批“高精尖”企业、打基础项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产业聚点成线、连线成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立柱架梁,擦亮了邵阳先进制造业“名片”。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家电、中医药、特色轻工、循环经济、生态绿色食品、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九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八成以上;加快打造“一核一带多点”工业发展新格局,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基本建成,建成11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其中邵阳经开区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百亿工业项目、国家级经开区、千亿园区和上市公司历史性突破。

十年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卡脖子”前沿技术攻关行动和创新主体增量提质、创新平台建设等计划,打造了特种玻璃研究院、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激励。中电彩虹特种玻璃、邵阳纺织机械、拓浦精工、湘中制药等一批关键技术加速涌现、国内领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科技创新成为产业能级跃升的“最大增量”。

同时,我市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重要支撑,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创建取得成效,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添活力

今年8月,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首届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我市全方位打造对接东盟交流合作新平台,为加快开放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十年来,我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发展、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发展活力大迸发。



首届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  暨第五届东盟·湖南(邵阳)名优产品交易会开幕  

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国省重点改革任务全部按要求落实,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国资国企、投融资等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标准村卫生室新医改模式等多项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开放通道日益便捷。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相继通车,武冈机场建成通航,县县通高速,我市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我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和非洲国家更为便利。

开放平台越建越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邵阳海关开关运行,完成保税改革试点,保税仓、监管仓实现省级园区全覆盖。开放平台有力带动了外贸经济蓬勃发展,我市发制品、箱包、打火机、鞋业市场份额全球领先。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在全省推出“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出台迎老乡回家乡创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十条禁令”等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加快实现“一网办”“指尖办”“马上办”,努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新优势。

只此青绿绘新景

邵水河蜿蜒110余公里,孕育了千年宝庆府。

曾经一度,邵水河污染严重。还一江碧水于民,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回应群众关心关切,邵水治理被提上重要议程。2019年,我市出台《邵阳市邵水保护条例》,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加强河流保护。治污先治源、治水先治岸,如今邵水河水质持续改善,已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资江河岸

生态治理,久久为功。这十年,我市坚持生态优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推动实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法关停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铁腕治污成效明显。2021年,我市52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市区、各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功能达标率为100%,市城区空气优良率提升到93.4%。

先行先试,勇探新路。这十年,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扎实推进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序实施产业退出、生态移民、还草还湿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南山国家公园成为生态邵阳的靓丽新名片。

十年来,绿色已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至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02%,拥有33个各类自然保护地、5个全国绿化模范县、5个省级森林城市、34个国家森林村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民心所向是幸福

这十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倾心倾力谋为民之举、求利民之实,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上下同心、尽锐出战,举全市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市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0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减贫人数全省最多。新时代的邵阳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把七成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至2021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4万元和1.57万元,是十年前的2.1倍和3倍,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评估,关爱儿童邵阳做法在全国推介,居家和社区养老在全国率先试点,城乡居民医保、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雪峰大桥

持续深入推进平安邵阳、法治邵阳建设,“一村一辅警”“邵阳快警”在全国、全省推广,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先进,打赢多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着力加快“双百”城市建设和产城融合步伐,全市城镇化率由十年前的36%提高到53.04%,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提名,正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城市“颜值”“品质”双提升。

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走深走实,打造了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等一批文化新地标,建成了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西苑公园等一批公园,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十年来,我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驰而不息纠“四风”,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凝心聚力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站在新起点,邵阳儿女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海杰)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