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沪昆百里工业走廊

扭住人才推动这个“关键点”

——三论加快推进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建设

来源: 作者: 2019-05-07 11:29

科技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从来都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引进一个顶级人才,往往能实现一项产业的勃兴。

我市在推进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建设中,大力实施人才兴邵战略,积极对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人才建设,引导人才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聚,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支撑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目前,我市已设立8个院士工作站,聘请了8位院士和一批专家教授为我市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咨询服务,中电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在邵阳落地,其中彩虹集团是中国电子新型显示产业板块的骨干企业,开发的国内首款溢流法高铝盖板玻璃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于加快实现平板显示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一步打破国际垄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人才从何而来?一方面,我们要掌握主动、赢得先机,向天下英才释放出更强大的吸附力;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促进各类人才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发挥作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文密在全市“135工程”暨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大力引进和培养创业人才、领军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突破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瓶颈。”我们要扭住人才推动这个“关键点”,推进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建设再上新台阶。

积极发挥人才政策“磁吸”作用,大力引进人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深入对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优化整合人才项目,制定实施“宝庆人才行动计划”,紧扣“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和振兴实体经济,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提质、企业转型升级、园区管理创新,聚焦智能终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努力为邵阳发展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特别要创新柔性引才政策,积极实施“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飞地”研发转化模式,在科研条件较好的一线城市设立科研院所,吸引发达地区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以顾问指导、“候鸟式”聘任、联合攻关等方式,为邵阳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注重人才培养,着力打造本土人才队伍。突出引育并重的人才工作理念,坚持域外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两手抓,让更多的本土人才脱颖而出。健全培养机制,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工作常态化、规模化,加快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企业家和工匠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把本土人才队伍做强做优做大,解决好企业“用工难”问题,扩大我市人才队伍的覆盖面;积极推进人才“回引”,打好乡情乡谊牌,举办邵阳籍外出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年会和联谊会,广泛吸引外出人才回邵创新创业。

“良禽择木而栖。”环境好、生态优,则人才聚、事业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大力营造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社会环境,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为推进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建设、为邵阳高质量发展储备更多潜力和更强大动力。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