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去吃饭、周二去拍照,每月10日之前还可以预约旅行团……这两天,位于邵阳县五峰铺镇兴峰社区的“拾光小铺”内热闹非凡,周边居民排队等待接受志愿者服务。“照相不仅免费,而且服务也好。”年过六旬的黎西珍很满意自己的新照片,对着志愿者赵佳乐连声称赞。
“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都预先公布,方便周边居民。”赵佳乐说,专业拍照和免费餐饮等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深受居民欢迎,仅一上午便接待了50名居民。
8月初,邵阳县五峰铺镇兴峰社区“拾光小铺”正式营业。作为我市第一家开在乡村的公益小铺,店面开设了“时光照相馆”“时光餐馆”“时光旅行团”“时光书屋”“时光读书会”“时光露天影院”六大核心活动项目,一经推出便吸粉无数。
没有任何盈利 赚到的都是快乐和幸福
77岁的蒋同娥已经很久没有拍照,一听到照相馆提供免费拍照,还为70岁以上的老人送相框,她十分高兴。
对她来说,拍一张照片不是一件小事。她坐得端正,怀揣几分紧张,手扯着衣角,在镜头前露出腼腆的笑。她希望通过这张照片被后人记住,多一些念想,留下一份体面。
而老人的心愿,正是“拾光小铺”践行的初心。
邵阳县五峰铺镇是湖南省首批10个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社区基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的试点乡镇之一,通过“五社联动”——即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及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之间的紧密协作,社区基金有效汇聚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与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
两年来,五峰铺镇依托社区,以五社联动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模式,培育了13家社会组织,招募了900余名志愿者,撬动70余家商铺以及爱心人士,为各类公益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此背景下,“拾光小铺”公益项目应运而生。它是邵阳市义工联合会根据乡村调研,由志愿者刘军风、李睿、张鑫、赵佳乐、贺钰霖策划实施,旨在走进乡村,为五峰铺镇居民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关怀。
“虽然我们是‘小铺’,但没有任何盈利,赚到的都是快乐和幸福。”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入,看着每位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刘军风的内心感到无比满足。
开在乡村很难 但开在乡村更有意义
“上个星期,我和姐妹们去看了体育馆和博物馆。”刚见到记者,74岁的张秀云就忍不住分享,赞叹那里的建筑、设施太美了。虽然离村子只有几十公里,但自己却从未去过。
“拾光小铺”营业后,如何满足老人对更高层次精神满足的渴望呢?刘军风告诉记者,除了提供相关设施设备和服务外,他们还针对老人的需求提供短途旅行,由小铺的核心项目之一——“时光旅行团”提供。
然而,带着一群六七十岁,甚至年过八旬的老人外出旅游,安全是最让刘军风最挂心的问题。组织出游前,刘军风都会邀请医生为所有报名的老人做身体评估;出游时,也会邀请医生随行照顾老人,并为老人们穿上印着“时光旅行团”字样的荧光蓝色马甲,方便在人群中辨认。同时,额外给每个老人买保险,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点名,确保老人能玩得开心,更能平安回来。
困难多,挑战大。很多人问刘军风,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一个公益小铺开在乡村里?他给出这样的回答:“开在乡村很难,但开在乡村却更有意义。”
刘军风表示,项目创新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志愿公益项目发展,可复制性、可持续性较强,与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优良传统高度融合。
每一束光的背后 都代表着一个群体的需求
正值饭点,“拾光小铺”内人声鼎沸。“你来啦,中午吃什么?”“今天的肉挺香的,你也尝尝。”互相认识的老人们热情交谈,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其中,询问老人对饭菜的意见。75岁的退休党员文满玉一边吃一边拿出手机记录幸福瞬间:“来这里就餐很方便、味道好,还能和那么多老朋友相聚,非常开心。”
包括文满玉在内,越来越多的老人便捷就餐的同时,还能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拾光小铺”内,还配置有照相馆、读书角、多功能室等。这里不仅解决了老人们的就餐问题,也实现了各项志愿服务的无缝衔接。
此外,“拾光小铺”综合考虑辖区内老年人口密度、养老需求和服务半径等因素,采取个别用餐配送服务的运营模式,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助餐服务。
“刘奶奶,饭送到了,快趁热吃吧。”临近中午,志愿者张鑫、李睿带着一盒热腾腾的饭菜,走进民胜社区胜利街66号居民刘常娥家中。当天的菜色是清炒白菜、西红柿炒鸡蛋,水果搭配香蕉,口味清淡,荤素得当。
刘常娥是独居老人,今年90岁。平日里,老人煮一锅稀饭能管自己三顿饭。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鑫了解到老人腿脚不便,便主动联系社区为老人登记送餐服务。
“我们的小铺叫‘拾光’,一方面是想为老人捡拾易逝时光,送去更多温暖;另一方面,‘拾’也代表‘十’,结合辖区社区,在条件允许下,我们还想再多开设一些个性化服务。”刘军风发现,每一束“光”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群体的需求。
很多人好奇,如此便民的服务,“拾光小铺”如何平衡运营成本,长效运行?刘军风告诉记者,目前小铺主要由社工与志愿者管理,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具有专业特长能力的志愿者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依托社区基金撬动企事业单位、当地乡贤、爱心商铺、爱心人士等社会慈善资源,为“拾光小铺”公益项目的持续开展与深化注入可持续运转的燃料。
刘军风表示,未来,小铺也将继续在资源统筹、共建共享上下功夫,充分尊重基层意愿,力戒形式主义,关注实际成效,探索一套低成本投入、快速化运营的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有影响力、有示范性、具有邵阳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温暖并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