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频道 > 好人事迹

62年打赢1595场硬仗——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锻造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援铁军纪实

来源:新湖南、人民网、邵阳新闻网 作者:谭克扬 陈东红 张在健 2022-06-17 12:22
仲夏时节的邵阳大地,满目青翠,生机无限。
镜头一:“瞄准正前方,全速前进,一定要分秒必争救起落水者。”指挥号令在江面上回荡。“报告,我们已将落水群众救上岸。”半小时的生死营救,在滔滔资江邵阳段上演。
镜头二:“请保持一米距离,排队采样……”“一号楼住户的菜包已送到,马上可派发到各住户家门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的身影在核酸检测点和封控区等邵阳城区急需场所逆行奔波,日夜忙碌。
镜头三:“我已抱住小孩,请上拉护绳。”入井救援人员向地面上报告。“好的,请注意保护好孩子,我们现在开始上拉。”一场小孩不慎掉落排水井的救援行动,以毫发未损救出,赢得在场群众交口称赞。
这就是敢打必胜、饮誉全国的邵阳市应急管理局矿山救护支队。这里展现的是这支救援铁军常常在危难之中显身手的几个最新剪影。

图片


最近在支队指导防汛抢险演练的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永红介绍说:“在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62年来,他们已出色完成各类抢险救灾重要任务1595次,救出危及生命的遇险矿工和群众363名,一直在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岁月静好奉献着青春和汗水。”

62载经久淬炼

铸成令行即出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护铁军

投身熔炉常淬火,千锤百炼铸铁军。
邵阳市为什么要组建矿山救护支队?这支号称铁军的救援队伍又是怎么炼成的呢?
邵阳煤矿众多,曾是全省4个主要产煤市州之一。经过关停整合,到2013年,煤矿数量仍然还有107家。曾经源源不断出产的煤炭,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邵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煤矿产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矿井下险情瞬息万变,随时可能引发瓦斯、煤尘、水、火及顶板等五大灾害,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生命财产损失。邵阳,长期承受着来自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压力。

图片


组建专业救护队伍势在必行!这是守护矿工安全生产的需要,也是保障煤矿产业安全运行的需要,更是助力邵阳和谐发展的需要。1960年4月,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其前身为邵阳地区煤矿救护大队)应运而生。
身为应急救护队员,每次面对的都是生与死的考验。只有将每名队员都在支队战斗熔炉中淬炼成钢,把支队真正铸造成为令行即出、敢打必胜的铁军,才能遂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应急救援崇高使命。
支队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始终将政治建队摆在首位。他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应急管理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不断提高队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无私奉献精神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全队政治建设。
政治建队,党建先行。支队一成立就建立了党支部,并在各个战斗分队成立党小组。坚持几十年一贯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建制度,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生动活泼的组织生活。
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支队突出政治站位、确保政治建队落到实处的根本遵循。他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在实践中汲取政治思想营养和锤炼党性。
支队组织党员干部和队员重走长征路,实地进行党课教育,积极参加“乡村振兴”、“邵阳好人”等志愿服务,深入城乡走访民情,大力开展自救互救及大众救护技能培训等活动。一次次思想政治的洗礼,净化了心灵,激励了斗志,鼓舞了士气,为淬炼救护铁军注入了强劲动力。
硬件建设同样齐头并进。在国家应急管理部和省、市各级的鼎力支持下,支队救援装备从无到有,除逐步配齐矿山救援装备外,还先后增配了救援排水泵、冲锋舟等常规装备、以及生命探测雷达、水上救援飞翼、潜水器等公共安全与水域救援先进装备。
调度指挥和学习训练场地日臻完善。服务职能从原来的单一煤矿救护,拓宽到后来的多功能应急救援。鉴于他们在1996年“1.31”特大爆炸事故抢险救援中的突出贡献,邵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支队加挂“市公共安全抢险队”牌子,使其肩负起了“公共安全抢险职能”重担。
随着支队专业救援能力的提升和美誉度的提高,他们又接连被国家、省、市政府部门命名为“国家矿山排水邵阳基地”、“湖南省矿山救援邵阳基地”、“湖南省煤矿水灾事故应急救援中心”、“邵阳市森林消防大队”。
62年春华秋实,62载不负众望。通过反复淬炼和各种严峻考验,如今的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已拥有52名指战员,下设3个战斗分队,在矿山事故、有害气体泄漏、中毒事件、森林火灾、防汛抗旱、水域救援、潜水搜救、尤其是处理水害事件等方面具有强大救援能力,屡建奇功,真正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援铁军。

1595次重大抢险

彰显出铁军所向披靡的高超制胜法宝

铁军所向显身手,百战百胜奏凯歌。
誉为铁军,不是一日之功;号称铁军,更不可能浪得虚名。那么,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在62年间出色完成的1595次重大抢险救灾任务中,到底是如何所向披靡?是以怎样的拼博精神屡屡制胜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他们危难之处显身手的几个片段吧。

图片

2020年10月25日凌晨2时许,沪昆高速怀化段东往西方向雪峰山隧道内,突然发生一起半挂车车辆燃烧事故,造成隧道内滞留车辆31台,其中一些紧靠事故车的车辆也燃起熊熊大火。接到救援命令,支队火速赶赴事故现场施救。
他们直奔隧道内,只见里面浓烟滚滚,漆黑一片,越往里走,温度越高,一氧化碳浓度越高,还不时传出爆炸声。隧道内危险重重,随时都有被大火烧着、被高温烤焦、被一氧化碳呛倒的可能。可是,支队抢险队员全然不顾这些,他们此时的想法只有一个:争分夺秒抢险救灾。
队员们驾轻就熟运用多功能气体监测仪、生命探测装置等先进设备,身子紧贴隧道墙壁,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快速前进,用最短的时间深入到故事中心点,及时摸清了火势和整个灾情。很快,支队指战员拿出了详细可靠的灾情报告,为现场救援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针对隧道消防设施全部损毁的特殊情况,支队紧急出动两台高扬程水泵车、增配发电车,在隧道出口处池塘抽水,有效解决了无水灭火的问题。在各方救援力量通力合作下,隧道内大火被扑灭,第一时间成功营救和疏散司乘人员200多名。受到省有关部门高度评价。
时值2006年初春,人们过完喜庆祥和的春节和元宵节不久,怎么也没料到隆回县大园煤矿会在此时发生瓦斯突出事故 。支队救援人员经现场勘查发现,当时矿井中瓦斯浓度已高达35%,井下极易自燃并引发爆炸。加之矿井巷道大部分支架损毁严重,随时可能垮塌,已不适合通过巷道下井搜救。而那时又到了搜救最后期限。
怎么办?下井,救援队员自己有生命危险;不下井,被困矿工兄弟命悬一线。支队指战员面临生死抉择。不论何时何地,不放弃不抛弃,是救护队员义不容辞的天职。于是,支队指战员毅然决然下井施救。
由于井下巷道瓦斯浓度很高,如果队员身上装备碰到巷壁,或巷道顶上掉落石头,就有可能产生火花,引起爆炸,这足以让搜救队员全军覆没。在这种极其危险的境地,搜救队员胆大心细,采用蹲姿小碎步方式,借助被粉尘遮挡的微弱矿灯光,在呛人的井下巷道中艰难行进。
他们硬是克服在狭窄、潮湿、封闭的地下空间里往返搜救的重重困难,苦苦坚持五天五夜,终于救出6名遇险矿工。在场有关领导和其他人士无不佩服他们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
时间指向2017年6月底7月初,湖南暴雨成灾。7月2日凌晨,资江洪峰过境邵阳市区,北塔区茶元村河上桥地段危在旦夕,群众生命安全告急。
支队听令紧急出动,队员们好似下山猛虎,一个个驾驶冲锋舟冲向现场。他们坚持与汹湧而来的洪水连续搏斗9个小时,安全转移被困全部群众102户共计530人,取得了确保无一人伤亡的辉煌战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临近中午时分,刚刚归队的指战员,还没安安稳稳吃完中饭,又接到再度出发的紧急命令。他们飞快赶到市区资江一桥附近,立即投入严重内涝积水排除战斗。
汗水湿透衣背,积水映红脸庞。队员们接的接电源,安的安电机,拉的拉水管……动作麻利,技艺高超,忙而不乱,稳妥操作。通过铁军的紧张战斗,积水排尽。路面露出以往容光之时,3日的曙光已穿透厚厚云层沐浴宝庆(邵阳旧称)大地,战士们才踏上归途。
长沙市雨花区黎托街道4日发生严重内涝,有影响长沙高铁南站运行的危险,需紧急驰援。接到救援指令,支队派出小分队和装备车迅速赶到。经过13小时激战,1.56万立方米积水被他们彻底排干。5日,长沙高铁南站的洪水警报解除。
6日清晨,支队再次转战京广高铁长沙市浏阳河隧道。因隧道进水,导致140余趟列车停运。他们动用4台救援车、10套抢险排水系统,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有的队员累到虚脱也不下排水线,终于将1.92万立方米隧道积水全部排完,使这条我国南北高铁大动脉恢复通车。长沙市人民政府在赠给支队的锦旗上,充满感激地写道:“抗洪抢险彰本色,风雨同舟显真情”。
五天马不停蹄,五天连续作战。支队指战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支应急救援铁军惊人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人民至上,守护平安,攻坚克难,越战越勇,正是这支铁军的超然风骨,更是他们所向披靡、百战百胜的法宝。

挽救363条生命

凝结着铁军心系人民安危的责任担当

心系人民终无悔,生死关头显担当。
遇险先救人,救人最重要。是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始终坚守的抢险救灾首要信条。在超过一个甲子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单独战斗在各类重大事故和灾难现场,直接从死神手中救回的鲜活生命就达363人,与各方共同救护和转移疏散的遇险群众数不胜数。

图片

2018年1月22日,新宁县回龙寺镇官桥采石场的抢险救人战斗,可谓神速高效。
这天凌晨2时55分,支队接到来自新宁的求救电话称:官桥采石场一台挖掘机被巨石碾压,内有1名司机被困,生命危险,必须紧急施救。
支队派出12名队员,携带破拆工具等救援仪器设备,以与死神赛跑的速度赶到。经查看,挖掘机驾驶室被巨石碾压,遇险者卡在严重变形的驾驶室里,双脚及多个部位被压住或挤压,无法动弹。
为尽快救出遇险者,施救队员首先采用圆木和钢丝绳固定好巨石,以防再次发生重大危险。接着,运用氧焊切割驾驶室骨架,用液压起重器扩张驾驶室空间,再用千斤顶支撑空间。而后,以吊葫芦的方式拉出驾驶室座位。救援行动一气呵成,成功将被困司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现场响起一片热烈掌声。
更加令人敬佩的是,支队在完成新邵县龙溪铺镇塘边煤矿突水事故救援,参与攸县长城煤矿透水事故抢险中,确保两批矿工分别在井下被困60小时和111小时后,依然获救生还。
先说前者。2005年4月26日10时左右,龙溪铺镇塘边煤矿技改附井东大巷发生突水,正在井下作业的5名矿工被困井底,生死未卜。支队尽锐出战,队员们争先恐后投入抢险救人行动。
据据技术人员测算:矿井内积水量已达6000多立方米,且突水点仍有水源涌入。按当时的抽水能力,排出积水,下井救援的时间需要将近60小时。支队指战员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打开水面空气通道,着力为遇险矿工带来生还希望。
通过紧急调运、火速安装,功率每小时130立方米的主排水泵,于当天下午5时开始排水。至28日晚22时许,共排出井内积水8000立方米,困在井底60小时的5名矿工成功救出。
再讲后者。攸县长城煤矿一暗斜井于2007年4月16日15时40分发生透水事故,井下当班矿工被困。当时,大雨滂沱,井下出水点与透水原因不明,矸石淤泥阻塞井口,现场救援极其困难。支队与兄弟救援队伍不畏艰险,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展开救援战斗。

图片

他们日以继夜奋战三天,在基本排除井下积水时,兵分两路,分别从主井和风井下井搜救被困矿工。一组救援队员前行12米后,遇到一块大约10吨重的巨大矸石挡住了前行通道。他们硬是凭着自身毅力和双手,以人工碎石的保险方法移走“拦路虎”,打通生命通道,救出了困在井下已有111个小时之久的3名矿工兄弟。在场干部群众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表示:勇士担当记心里,救命之恩永不忘。
铁军风彩时常彰显,铁军战力毋庸置疑。人们不禁要问,支队超强的救援本领和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采访中得到的答案是:苦练出精兵。
支队一直实行24小时军事化管理。夏练顶酷暑、冬练抗严寒,是每名队员的必修课。徒手爬绳4.5米、引体向上15次、负重跑步6千米、过矮巷30米、练拉力器50次……每天清晨和下午,体能训练雷打不动。
抢险救灾,拼的不仅是体力和毅力,更是一门技术活。救援理论的学习、抢险技术的钻研、救人技能的掌握等等,支队常抓不懈,队员齐头并进。支队长王建华常常为制订训练方案和实施战术演练废寝忘食,累了不吱声,饿了能忍受;时时身先士卒,处处冲锋在前。堪称响当当的铁军排头兵。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去年11月底举行的全省应急救援技能大赛中,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代表队越战越勇,力挫群雄,再次夺得团体第一名。至此,他们已在这一检验湖南省应急救援专业技能最高水平的赛事上,连续5次蝉联团体第一名。还有多名队员分别在历次大赛中,获得多个单项竞赛一二三等奖。充分展现了铁军优良的战斗作风、高超的实战水平。
结 语
长期坚持辛勤付出,赢得各界崇高赞誉。“千里驰援,真情救助”;“胸怀大爱,无私救援”;“技术精湛,救护尖兵”……来自全国各地,表达对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恳切谢意的锦旗和感谢信,几十年来从未间断,挂满了荣誉室、装满了文件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支队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被省政府评为“湖南省安全生产先进集体”,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多项殊荣的取得,既是对铁军心系人民安危的大力褒奖,也是对他们敢于担当的热切激励。
随着汛期的到来,支队紧张的防汛演练战斗已持续一个多月。最近,又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洪抢险实战演练在资江邵阳段进行。“同志们,现在开始过江转移被困群众。”邵阳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一声令下。“保证完成任务。”支队全体参战队员的应战回答声响彻江面。

我们望着队员们驾驶着冲锋舟犹如蛟龙破浪前行的雄壮背影,深信这支铁军在新的征程中,一定会以勇于赴汤蹈火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新的更大战绩!

(作者 谭克扬 陈东红 张在健)


(编辑:张敏)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