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海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开国少将袁也烈,经历极其坎坷、极其丰富,光明磊落,戎马一生,功勋卓著,雄才大略,叱咤风云,是一位传奇将军!
袁也烈,原名炎烈,字树成,曾用名振武、王国栋,1899年10月19日出生于洞口县黄桥镇大铺村袁家垅。1921年8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常聆听毛泽东的革命演讲,接受进步思想熏陶,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活动,从而开启了他近60年的革命生涯。
立下鸿鹄志 何惧征途险
袁也烈在湖南省第一师范读书时,和武冈籍同学刘寿祺、唐盛等,创办了《武冈同乡会刊》,宣传反帝反军阀。1925年2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火星社”,在桂军军官学校中发展社员,后以“火星社”社员为核心,联络滇、桂两军的军官学校学生二百多人起义,投奔黄埔军校,被分配在黄埔军校政治部,担任秘书股干事、宣传科科员。7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时,经聂荣臻、杨期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被调任第四期入伍生第二团的连指导员,旋即又任第二营第七连和第八连的指导员,东征惠州。11月,被选送到叶挺独立团担任第六连连长。志存高远的袁也烈,经历了坚定革命志向的历练。
1925年袁也烈(前排左一)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任宣传科干事时与同事合影。
风刀叠霜剑 南征又北战
1927年7月,在“八一”南昌起义中,袁也烈只身一人到东门侦察敌情,发现敌军兵力是我军的两倍多,力量悬殊,就想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招术,命令官兵假装行军疲劳,借故宿营在东门外敌营房前,让敌军放松警惕,巧妙地迷惑住敌军,机智勇敢地指挥一个营全歼敌军驻扎在东门附近的一个团,并阻击了敌人的援军。
1930年2月,袁也烈在广西参加龙州起义,在与军部的联系中断、部队陷入四面受敌的危境中,避敌锋芒,当机立断,率部辗转中越、滇桂黔边境,苦战七千里,顽强苦斗7个月,终于于10月在乐业县上岗村与红七军胜利会师。1942年,调任山东八路军清河军区参谋长,指挥部队与日伪军短兵相接,英勇作战,彻底粉碎了日伪对清河区的“蚕食计划”“扫荡计划”。
1945年底,袁也烈经过革命斗争的长期磨砺,担任了渤海军区司令员。他指挥鲁北子弟,攻城略地,横扫千军,在津浦线黄河涯至晏城段全歼拒降的日军山谷平四郎联队,创下了山东战场一次消灭日军1000余人的最高纪录,受到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嘉奖。
1946年5月,风云突变,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我军发起全面进攻,德州城内伪军也变得十分猖獗。袁也烈奉命指挥发起了解放德州战役,面对德州高厚坚固的城墙和国民党先进的武器装备,袁也烈将军沉着冷静、精心部署作战计划,从6月8日到10日,经过连续激烈的战斗,迫使伪军全部缴械投降,解放德州。1949年3月,调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协助张云逸迅速组建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并组织10万地方部队补充野战军,组织10万民工,支援野战军渡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掌舵选贤能 海上见长城
1949年12月,袁也烈调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1年2月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1952年11月改任政治委员。
创建人民海军是从零开始。袁也烈认真贯彻执行海军党委的指示,以工农为骨干,吸收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争取、团结、改造原海军人员;突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采取边打仗边建设的策略,突出思想教育、技术技能、组织领导三项建设,使华东海军在短时期内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此时,苏南、浙东沿海敌人的气焰极为嚣张,不仅扼住了沪、杭的海上交通咽喉,而且在长江口布设水雷,华东海军仅以吃水一尺多深、排水量25吨的江防炮艇,打得敌舰全线溃败,协助陆军发起了滩浒山、嵊泗列岛登陆战,为解放苏南、浙东沿海岛屿立下汗马功劳。1953年2月24日,毛泽东到华东海军部队视察,登上“南昌舰”,毛泽东听到陈毅介绍袁也烈时,连说了两遍:“你就是袁也烈、你就是袁也烈。”嘱咐他好好学习海战技能。
1955年1月,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袁也烈和司令员陶勇亲临现场指挥,以鱼雷、快艇奇袭,一举击沉敌“太平号”护卫舰和“洞庭号”炮舰,又以188艘各类舰船组成海上火力支援队和登陆输送队,出动海军航空兵,全歼守敌。
1955年9月,袁也烈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6月调任海军党委常委、副参谋长,海军党委监委副书记,7月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
1960年3月,袁也烈兼任水产部副部长。1962年5月,又兼任国家科委海洋组组长。他不仅对海军建设高瞻远瞩,而且对发展海洋事业也有远见卓识。
真理辨曲直 昭雪慰忠魂
1931年2月3日,红七军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挥师湘粤边界时,袁也烈在广东乳源县梅花村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化名袁映吾赴上海养伤。5月15日,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袁也烈意志坚强,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始终没有暴露自己和同志们的身份,没有暴露党组织,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1935年10月,袁也烈被保释出反省院,随即到南京寻找党组织,在同乡吕振羽的帮助下,千方百计找到党组织,通过组织审查,恢复了党的关系。1936年11月,化名王国栋被派往中共北方局从事党的抗日救亡工作。
1955年评授军衔时,因组织上对他被捕这一段历史还未做结论,只授他少将军衔。这时,不少人议论说:袁也烈同志资历不比别人浅,授少将军衔太低。他听了一再说:“我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没有想过向组织要求做什么官,而是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要计较个人名誉地位,而应兢兢业业地工作,多为党和人民作贡献。”他在主管海军的军务和装备期间,“俯首甘为孺子牛”,孜孜不倦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工作,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1957年11月20日,中央书记处批准总政治部和海军党委对袁也烈历史问题的审查结论,结论肯定袁也烈“被捕后在敌法庭、监狱、感化院中未暴露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发生对党不利的言论和行动。”据此,决定恢复他过去在审查中被扣除的在狱中的5年党龄。
“文化大革命”期间,袁也烈将军受到冲击,但他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进行斗争,做到永葆赤子之心,对党绝对忠诚,于1976年8月8日逝世于北京海军总医院。
1979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其颁发了烈士证明书。
2014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袁也烈颁发的烈士证明书。
袁也烈同志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言行一致,鞠躬尽瘁,忠贞不贰的崇高品德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是留给人们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永远的丰碑!
(供稿:中共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洞口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