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蒋科。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 邱文丽)11月30日,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正式发布了2017年“中国好人榜”11月榜单——共有108位“身边好人”光荣入选。其中,邵阳市蒋科上榜“诚实守信好人”。
78岁的蒋科是新宁县广播电台原台长,退休干部,他是以“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为核心理念的环保志愿者,“守望山水,关爱家园,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仰”是他的环保座右铭。1988年,他在全省第一个利用县电台长期宣传环保,1998年组建湖南省第一个环保志愿者协会。新宁县环保协会成立至今,蒋科一直坚持义务奉献原则,开展巡回环保教学做到“四不一备”:不报车费、不收讲课费、不吃请、不受礼,自备上课润喉茶水,受到广泛赞誉。
用环境科学教育人
蒋科是位知识型的资深环保志愿者。20世纪末,他给自己拟定理念性较强的环保座右铭:“守望山水,关爱家园,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仰”。
1996年世界环境日这一天,他深刻领会联合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口号的警示意义,利用报刊电视提出“人类只有半个地球”的环保新理念,对联合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进行解析和深化。
青少年学生是蒋科传播环境科学的主要对象。以前,他以“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和“全国青少年环境公约”为基本教材,然两个“公约”文字长,条文多,不利于青少年学习和践行。经过一番推敲,蒋科将两个“公约”的基本内容浓缩成《青少年保护环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是:“不乱丢垃圾,不攀摘树枝花草,不伤害野生动物。”2003年世界环境日,当时的《湖南环境保护报》全文刊载全省推广,言简意赅的新教材让蒋科开展全县巡回环保教学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蒋科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塑料布喷绘成幅,张挂该县所有中心小学和部分中学。
他还深入农村调研,把握农村环保的症结,于2002年提出颇具科学内涵的《改善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倡仪书》。倡仪书短短一页纸数百字,却用科学的观点将为什么要“少生孩,多栽树”解析得入木三分。2006年9月,人民日报海外版载文指出:“倡仪书深入浅出地向民众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好处,引导民众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现在,《倡仪书》已印发10多万份。
用环保行为带动人
蒋科的环保座右铭,是他锲而不舍坚守环保的一个动力源。面对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社会重任,他据为“责任”从不推卸,奉为“信仰”更不动摇,一切从自己做起,责无旁贷。
1998年盛夏,他以邵阳市人大代表和环保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带头组织第一次大型环保活动,带领10名省市县人大代表考察新宁县舜皇山自然保护区3万亩原始次生林,向上发出增加投入保护生态的呼吁。这次活动拉开了环保志愿者活动的序幕,成为新宁环保协会影响社会的一个良好开端。
1999年冬,为改善县城环境卫生状况,推进夫夷江生态保护,蒋科带头在县城大街和夫夷江岸捡垃圾。为了推动发起母亲河夫夷江保护行动,他带领数名志愿者,串街巷、攀江岸,用彩笔绘制出县城及夫夷江垃圾污染图,向县人大和县政府连递三个报告,引起县委、县人大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次年做出了“整治夫夷江、保护母亲河”的相关决议,组织县城居民共同向垃圾开战,先后清理陈年垃圾4000多吨,为后来的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一举成功奠定了基础。人们赞扬说:这是一个人的环保行为带动了整个县城。
协会组建以来,累计组织环保活动300多场次,崀山景区、森林公园、烈士陵园、县城广场、乡村农家,乃至垃圾场内,都留下了蒋科的足迹。他组织千名学生环保队伍和组织环保文艺宣传队“上山下乡”,是协会早期最具特色的环保活动,均开邵阳市甚至湖南省群众环保活动之先河。
他长期坚持巡回全县开展环保教学,成为他带头环保的又一亮点。新宁县是丘陵山区,开展全县巡回环保讲课免不了颠簸之苦。蒋科最吝惜时光,凡远距离外出讲课,他都是五更起床,黎明出发,达到目的地就在街头小吃店吃碗面条,或啃个馒头,一般都要赶上学校一、二节课时间进行环保教学。2013年3月15日,天一放亮他就坐上班车,赶到50公里之外的回龙镇中心小学上第一、第二节课。环保讲课之后,去街上吃了碗水饺,下午再给步高实验小学学生讲“不乱丢垃圾”。在环保行动上如此奔波,蒋科习以为常。
如今,虽然蒋科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他仍不改初衷:“志愿环保只有起点,志愿奉献不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