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文明

好家风好传承 95岁老人引领健康文明新风尚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李碧玉 2022-05-26 10:31

邹宗德朋友圈截图

邵阳新闻网5月26日讯(记者 李碧玉) “劳动的习惯已经深入到95岁老父亲的骨髓了。”5月24日,邹宗德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父亲插秧的照片,两小时内引得200多人点赞。

邹宗德的父亲邹代祯是隆回县司门前镇双龙村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人。“我的父亲种了一辈子田,他的生活十分规律又健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从来不抽烟也不喝酒。”在邹宗德看来,父亲邹代祯是一个自律自强、勤劳勇敢的人,今年95岁的邹代祯现在还保持着每天劳作的习惯,和91岁的老妻一起打理他们的水田菜地,照顾鸡鸭等,没有一天是闲下来的,“去年之前还养了猪,后来我们姊妹几个觉得他们太劳累了,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今年才没养的。”邹宗德说,儿女们不想让父母终日操劳农活,好好休息颐养天年,但老两口不仅不同意还十分不高兴。95岁的邹代祯不仅干活不输年轻人,对农事也很感兴趣,还让邹宗德带他到隆回县羊古坳镇赵家冲村袁隆平院士超级稻高产攻关基地参观,和全国劳动模范王化永一起讨论水稻种植心得。

邹代祯和王化永讨论水稻种植心得

隆回滩头盛产土纸,并衍往出了特色独具的滩头年画、滩头香粉纸和滩头色纸。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隆回色纸的销售主要靠长途贩运,运销地主要是贵州和云南。邹代祯年轻时为了生计,也从事过这种贩运活动,他们把纸张捆扎成担,人各一挑,晓行夜宿。邹代祯在队伍中挑的担子是最重的,一担约百来斤,那时候他每天要走八、九十甚至上百里,因为他走得快,就常常返回去接落在后面的队友。山路艰险,挑纸工们生病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要凭借强大的意志力才能支撑一路的风雨兼程。“我父亲有可能是最后一位在世的挑纸工了。”邹宗德介绍:“父亲从没和我们说起过他的这些故事。还是著名民俗摄影家老后到我家采访, 我才了解到他经历过的辛酸。”

邹宗德与父母一起劳作

邹代祯十分乐于助人和睦乡邻,因为了解草药药性,远亲近邻有跌打损伤或者皮肤病之类的症状,都会找他帮忙,而他每次都会自己上山采药制药,且分文不取。他时常教导子女要辛勤劳动与人为善,在他的影响下,从事文职工作的邹宗德也成为了一把下田好手,闲暇之余经常回乡与父母一起劳作,“我感觉我干活还干他不赢勒!”邹宗德感叹。2018年,邹宗德到一线扶贫,常常与乡亲们一起干活,并和乡亲们打成一片,经常被夸赞“比经常干活的农民还专业!”邹宗德与有荣焉,认为都是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现在父亲90多岁了还耳聪目明,真应了那句老话,‘仁者寿’。”


(编辑:李碧玉)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