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奇葩别样红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志强 卿学工 伍进云 高连成 王 珏 刘 海 李健云 陆 晓 2018-09-07 11:09

学校新貌。(邵阳县七中供图)

陈志强 卿学工 伍进云 高连成 王 珏

刘 海 李健云 陆 晓

胡曾故里,泉井湖畔,一座现代化的高中名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青山绿水间,这就是邵阳市级示范性高中——邵阳县第七中学。

先贤垂范,后昆继美。发端于上世纪50年代的艰难岁月,崛起于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一代代七中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举旗播火,继往开来,塑造了一所山区名校的浩然风骨。

风雨兼程,澎湃向前。三次易名,两度迁校,历风霜而挺拔,遇浩劫而犹存,浴改革春风而腾飞,哺英育华,植兰育蕙,为国家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人才,演绎了一曲育才兴学的奋进之歌。

六十载栉风沐雨,砥砺耕耘;一甲子弦歌不辍,教泽远披。金秋十月,邵阳县七中,这朵教育奇葩将迎来六十华诞,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沿革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而对邵阳县七中来说,漫漫岁月,经历太多的曲折和磨难,襁褓起步,艰辛创业,几度雨打浮萍,几度灿烂辉煌。

邵阳县七中的前身是梽木山完小附中,创办于1958年,学校安置在长阳铺镇秋田村一座简陋的祠堂里。1960年夏,搬迁到梽木山村老院子,随后,更名为“邵阳县第七初级中学”。

1962年—1965年,经过全体师生胼手胝足,艰辛奋斗,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正常轨道,教育教学渐臻佳境,一批批优秀学子从这里出发,茁壮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材。1968年底,学校又改名为“梽木山公社中学”,受时局所缚,教学质量跌入历史最低点。

1975年—1985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学校重归县办,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政策的鞭策下,广大教师日夜奋战,精准教学,取得辉煌的教学成果。1979年高考,高16班一班上线人数达30人,创造了当时的奇迹; 1980年—1985年,学校每年高考升学人数均在50人以上,领先全县。期间,廖小平、刘双红同学分别荣膺全县文、理科状元。七中,一时风光无限。

1984年在长阳铺乡泉井村和荷叶村征地建校,同年破土动工建成第一栋教学楼。1987年学校迁至新校址。从此,七中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2007年,学校建设紧锣密鼓,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在校学生达到1200多人,教职工达70多人,七中步入鼎盛期。但随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生源锐减,人心浮动,办学声誉日下,到2013年,学校陷于困顿之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14年,随着县里招生政策的改变,以及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七中又昂然崛起,重绽芳华。

如今,偏居一隅的七中,已然成为邵阳县公办高中“三足鼎立”格局中的有力“一足”。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风雨六十载,七中生生不息,弦歌不断,得益于一批批接力奋斗、开拓创新的学校领头人,历任校长敬业奉献、严谨治学、延揽名师、爱生如子。钟文彬苦心兴学,李金白三顾求师,杨兴国、黎君明运筹迁校,罗注洪(全国优秀教师)治校有方……留下许多感人至深、激励师生的佳话。

建设篇: 风景这边独好

走进七中,清风裹着书香迎面而来,院内树木葱茏,鸟语花香;一座座高楼黉宇,巍然耸立;一条条校园小道,花木掩映……徜徉校园,那一面面古朴的文化墙、一幅幅精美的名言画框、一处处雅致的宣传橱窗如甘泉润心,让人感受到蓬勃的文化力量。

好一座读书求学的圣殿!好一方传播文化、培养英才的沃土!可谁曾想到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一片长满杂草的原野。

30年来,全体师生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战严寒斗酷暑,平整了4栋楼的屋脚基地,栽种了2000多棵绿化树,建成了1500多米的绿化带,硬化了3条道路……办工厂、建农场、开商店,勤工俭学,为学校创收100多万元。1984年—2014年,学校累计基本建设投资900多万元,其中财政拨款430多万元,学校自行解决220多万元。

近年来,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学校面貌日新月异。目前,学校校园面积69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有办公楼1栋、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2栋、教工家属房3栋,教学设备先进,楼馆功能分明,各种设施一应齐全。

漫步于幽静的林间小道,驻足于宽广的足球场,置身于如此美丽的校园,不禁让每个进入邵阳县七中的学子志存高远,意气风发。

成果篇: 喜看稻菽千重浪

桃红李白万千树,凤翥龙翔六十年。

六十年来,邵阳县七中秉承着“诚朴厚学、立德树人”的理念,高举特色兴校、文化立校、科研强校的大旗,上下求索,锐意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声名鹊起,享誉邵阳。学校先后荣获县“园林式单位”、县 “文明学校”、“邵阳市市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并被省足协授牌为“湖南省青少年女子足球训练基地”。

教书育人,花红果硕。据不完全统计,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共向高等院校输送了1700多名合格新生,其中重点院校180多名,普通院校1500多名,同时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毕业生。校友中有军师级以上干部10余人、资深教授40余人、知名企业家30余人,一大批校友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成为骨干或领军人物。

特色教育,名闻三湘。2006年冬学校组建了女子足球队,2007年被省足协授牌为“湖南省青少年女子足球训练基地”。从2007年开始,学校足球队参加各种省级比赛,2次获得全省亚军,5次获得全省季军,建队十年来,实力一直稳居全省前八。七中成为邵阳市特色办学的一面旗帜,女足队员被誉为邵阳人民心中的“铿锵玫瑰”。同时,音体美专业也独树一帜,高考升学率常常名列全县或全市前茅,孟保华、任道红等20余名同学分别考上清华美院、中央美院、武汉体院等。

良师荟萃,实力雄厚。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代又一代教职员工在这片热土上,耕心种德,传道授业,他们宵衣旰食,诲人不倦,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动学生、感动社会的园丁之歌。现学校教职工80多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5人,一级教师32人,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市骨干教师5人,市县学科带头人6人,已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时下,许多农村高中因生源日蹙而停办,而邵阳县七中却逆势而上,不但巩固了阵地,而且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村中学一朵夺目的奇葩!”邵阳县教育局负责人感慨地说。

展望篇: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当年梽木山完小“附中”的草创到市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从一片荒山到一座现代化的中学,一代又一代七中人不忘初心,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新时代,新作为。目前,邵阳县七中在以卿学工为校长的校务会的带领下,精诚团结,拼搏进取,提出了“勤俭办学、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高扬“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精神旗帜,致力把七中建成一所特色鲜明、品牌卓越、复合发展的中学名校。

近年来,学校基础建设高歌猛进。2014年争取财政资金360万,修缮了男生公寓,新建了学生食堂。2015年争取拨款370万,改建了女生公寓,修建了科教楼。2016年又改造了足球场,实施了“班班通”项目……教学质量大步提升,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2018年,高考再创新高,一本上线17人,二本上线34人;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校园阳光体育”工程,扎实开展新课改、新课标改革,实施三位一体综合德育教育模式。2013年—2016年音体美类专业生本科上线率分别为91.5%、89%、90.2%和91.6%,稳居全县前列。

时值嘉年,欣逢华诞。“对于崇高的教育事业而言,六十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的画卷正在舒展。”站在六十周年的节点上,卿学工校长豪情满怀,信心百倍。

聚灵气于热土之上,蓄大势于方圆之间,向着新的梦想,邵阳县七中人步履铿锵,再次豪迈出发!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