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末考试孩子心理焦虑怎么办?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谢建中 2018-01-12 09:13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来说,考试焦虑表现为三种不同程度,即低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高度焦虑。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习影响是不同的:低度焦虑的考生对考试是一种被动麻木状态,缺乏促进学习的迫切感和自我提高的驱动力,缺乏活力,思维消极甚至迟钝,因此考试成绩自然不好;中等焦虑就是适度焦虑,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大脑两半球正常的兴奋性和感受刺激性,给考生心理带来一定的紧张和压力,能激发考生始终处于思维的主动自觉状态,有助于智力活动的效果,使其更好地发挥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高度焦虑的考生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考试及其结果产生了过度的担忧,另一种是在考试过程中觉察到了危险或存在的潜在威胁而处于无助和紊乱状态,其结果都会使考生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心悸、气短、出汗、手脚发冷等,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坐立不安、内心恐惧、头脑发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僵滞,因此只能胡乱作答,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紧张、焦虑表明人的身体和心理处在比较高的唤醒水平上,适当的紧张和焦虑对人们处理事件或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是有帮助的,它们可以使我们变的更加谨慎小心、做更多的准备、考虑的更周全等等。而一旦过头,那么只会起到反作用。例如,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来说,适当的焦虑可以使学生做更充足的准备和复习、考试时更认真一些、面对问题时做更多的思考、做完题后积极检查。这样一来考试时自然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会有不错的成绩;而如果考前或考试时过度紧张,不但影响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考试时也无法正常发挥,平时会做的题也会因为“忘记”或“粗心”而做错。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

什么样的学生会出现考试紧张和焦虑,或者说这样的学生会有哪些共同特征?自身方面,一般他们都比较聪明、上进,内心敏锐细腻,希望自己更加优秀,自尊心很强,但是自信心不足,身上的矛盾点比较多。绝大部分的考试焦虑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学习上期待过高或要求过多,致使孩子内在产生压力和矛盾,影响他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认知,进而产生不自信,开始自我怀疑,考试时担心、害怕、考虑过多、犹豫不决,自然发挥不出正常水平,于是进入恶性循环。所以,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来看,碰见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形,需要反思、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养育方式。父母的调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孩子的现状,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使孩子有力量、有信心面对困难、挫折或失败。当孩子在心理上不再感觉是一个人面对学习和考试的时候,他的紧张和焦虑会缓解很多。

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个体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下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则与个体的个性、抱负、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外因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

主观因素方面:一是与考生的个性有关。考生的个性决定着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说,多血质的考生活泼好动、情绪乐观、爱表现自己、适应能力强、不易出现紧张、焦虑的现象;粘液质的考生老成持童、少言寡语、情绪变化慢、忍耐性强,属于“慢性子”者,也不易紧张、焦虑;胆汁质的考生虽然直率豪迈、勇敢无畏、争强好胜,但也容易出现缺乏耐心、急躁不安等现象,考场上较易紧张、焦虑;抑郁质的考生多愁善感、胆小怯弱、易自卑、多思虑,对竞争的适应性差,较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的现象。考试焦虑者中胆汁质者,尤其抑郁质者居多。

二是与考生过去的考试体验有关。一些考生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紧张、焦虑的现象,于是产生了对考试焦虑的恐惧感,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心有余悸,就担心自己会因紧张不安而考不出好成绩,出现了对“考试焦虑“的焦虑。至于意义重大、关键的考试更是如此。可以说中考、会考、高考中出现的考生考试焦虑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那些平时考试从不紧张焦虑的学生,在重要的考试中一般也不会紧张,或不会很紧张。

三是与考生的学习动机有关。一种是考生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动机过强,如有的考生认为自己必须考上某个名牌大学或非某大学不上;有的考生总想着这次考试非前进不可,怕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老师,怕在同学面前丢脸。另一种是考生平时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自己要去不高,没有学习计划,缺乏学习动力,但一到考场发现自己已有的只是结构不足以应付靠考试的要求时,就忐忑不安、焦躁万分。

四是与考生的心理因素有关。考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对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也有一定的影响。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考前压力大,心理紧张,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因此上了考场后头脑昏沉,记忆力下降、思维阻滞;再加上有些考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考前加班加点,造成缺乏睡眠,过度疲劳,无法正常发挥。

五是与个体的认识评价能力有关。认知评价是造成应激源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一项重要中间变量,考试情境能否引起考生的考试焦虑及焦虑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与个体的认知评价。当考生置身于考试情境的刺激下时,受已有学习经验的启示与调节,会形成对考试情境的直觉。

六是与考生的学习方法有关。有些考生习惯于某种学习方法,思路固定、思维僵化,没有良好的学习计划,平时只是盲目做题,不去思考,虽说题做得不少,但收效甚微;还有些考生不分题型,会做的题型做了很多,而不会的则没给以归纳总结。绝大多数考生都是为 “学习努力了,成绩却上不去”而烦躁不按。

客观因素方面:一是家长和老师对考生期望值过高,提出不适当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考生怀有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和期望,加之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给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点教师讲课高标准、严要求,不恰当地拔高学生的水平,使一些考生课业负担过重,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这些过高的期望导致考生在过大的压力下差生紧张、焦虑、失眠等现象。

二是家长和老师采取了不当的教育方法。当考生考试失败或没达到期望的目标时,一些家长和老师就会采取讽刺、挖苦、责骂甚至棍棒相加等做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对考试感到恐惧和担忧。

其他外界原因还有环境及试题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考生的焦虑程度。有些考生由于考前没有熟悉考场,对考试的环境不适应,因而迟迟不能进入状态,导致了其他焦虑情绪的产生;试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准备的范围,也会造成学生的紧张。期末考试孩子心理焦虑怎么办?

首先,对考试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事件在认识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一场。因此,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其实考试只是衡量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成绩不能全面反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许多考生之所以产生过度的焦虑,主要是过分夸大了考试的重要性。

其次,要培养健康的心态。要克服考试的焦虑,还得从导致其产生的内在根源——不良的人格特点这方面着手,平时加强意志锻炼,培养力量好的让那个品质,提高心理素质,进行勇气、放松、宽容、有爱等非焦虑心态的训练,多参加带有竞争性的比赛活动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再次,认真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如果学生在考前准备得较为充分,对考试内容已做到心中有数,那么他就会泰然地等待考试的来临,在考试中也会镇定自若地答卷;相反,若准备不充足,就容易产生焦虑感,就必须认真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使学习与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将所学知识得以准备、扎实地掌握,做到对考试胸有成竹。

还有,家长和教师应该调整心态,给学生减轻压力。考试压力是考生主观认知在客观条件下作用的结果,教师和家长负有相当大的责任。教师和家长应该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考生的学习能力、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改变那种“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同时在学习方法上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并注意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另外,注意科学用脑。许多学生不懂得用脑的科学性,平时过于放松,考前“临阵磨枪”,甚至考试的前一天还开夜车,致使大脑出现超限抑制。因此,平时抓紧学习,考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参加问题活动,使大脑得到松弛和调节,能有效降低焦虑。

最后,提高应试技能。考试时做到冷静沉着,认真仔细。拿到试卷后,先浏览试题,统观全局。大体时先易后难,力求在正确的前提下加快速度,检查时可采用逆向式或交换式。d当然,考试的成败并不只是由考试的焦虑水平所决定,但不良的应试心态确实会阻碍能力的发挥,影响考试的结果。所以,患有考试焦虑的考生应正视这一心理障碍,找出引起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所在,学会一些应考对策,以降低焦虑,减轻心理压力,顺利进行以后的学习和考试,充分发挥智力水平,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人格都得以全面发展。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