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3月2日讯(通讯员 曾琳琪)3月1日,邵阳县河伯乡初级中学举行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活动旨在充分利用长沙支教教师在河伯乡工作的宝贵资源,以校本研修活动为载体,通过公开课平台,发挥支教教师和该校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高质量课堂教学方式”,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达到深入校际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堂上,教师徐惠设计的《勾股定理的探索》一课主要设计的思路是:根据“门板过门框”的生活入手,从发现到猜想并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勾股定理由来的魅力,以及数学家孜孜不倦探索的过程。本课采用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过程,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第二堂课由长沙优秀支教数学教师资二古主讲。此次的授课内容为《切长线定理》,他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层层递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基础,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交流互助,让学生展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青年教师曾琳琪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进行了整合教学,聚焦“互联”这一思维方式,深文浅教,层层推进,在“寻找说明对象”“探究说理过程”“绘制思维导图”这三个活动中,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小品”的科学性、知识性、逻辑性、生动性和通俗性。两篇两文章不但内容相互关联,推理过程和语言风格也基本一致,同时还贯彻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认识原则,展现出万物互联的思考方法,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分诗七分吟”。长沙优秀支教老师吴老师找准切入点并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诗言志,词言情。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领会词中的“情”,就可以达到诗歌教学的最高目标。课堂教学中,吴老师十分善于引导,把学生导向重难点,抓住词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领会词的意境。《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只有70字,但字字珠玑,意境深远。吴老师通过诵读引导、词眼引导、典故引导,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从感性的层次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了苏轼的报国之志,从而落实三个维度目标。
公开课结束后,教研组进行议课、评课,教研的氛围浓厚,大家畅所欲言,教师们积极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见解,真诚交流,求同存异,碰撞出灵感和火花,形成共振式的教研热潮。
本次活动的开展,教师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在课堂中的体现加深了认识,为全体教师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对青年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激励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