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湘中幼专“瑶光行者”乡村振兴促进团探源大圳精神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龙佳 刘小富 黄娟 2025-07-05 20:53

邵阳新闻网7月5日讯(通讯员 龙佳 刘小富 黄娟)7月4日,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字商贸学院“瑶光行者”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大圳灌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走访慰问了在灌区建设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干部、老民工、老模范等“三老”人员,探寻“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精诚团结、求实创新”的大圳精神。

“我们这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就是建设和维护好大圳灌区。”邵阳市大圳灌区管理局退休干部欧明良,向实践团队讲述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建设岁月。作为19岁投身灌区建设的亲历者,他回忆道:“那个时候,我们以萝卜白菜为食,每日在工地奋战十余个小时。遭遇山体滑坡、河道改道时,我们肩挑手扛清理重建;夜晚借住在老乡漏风的泥砖房甚至猪圈、牛棚中,仍干劲十足!”

(图为欧明良与团队成员分享大圳灌区建设历程与经验 刘小富 供图)

在大圳灌区红星水利工程管理站前,老模范曾昭武指着石碑上“进口高程561.55米,出口543米,落差18.55米”的刻字介绍:“这串数据背后,是建设者用麻绳拉拽石料、以血肉之躯开山筑渠的奋斗史。”该工程至今保持世界同类工程长度与直径第二、亚洲第一的纪录,被列入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材。

(图为大圳灌区红星水利工程管理站新安飞虹工程实 龙佳 供图)

他特别提及女子突击队的故事:天未亮,女建设者便挎扁担、背竹篓在崎岖山路间穿梭,肩磨破了缠粗布继续扛,汗水浸透衣衫仍不停步。从夯渠现场到管理岗位,再到退休后义务宣讲,曾昭武将人生与大圳精神牢牢“焊”在一起。他总说“先辈们拼命把水引进农田,我们就要守好工程、传好精神,让大圳水永远浇灌百姓希望。”

(图为曾昭武与团队成员分享“新安飞虹工程”的建设历史 龙佳 供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既是对灌区建设者的致敬,更是青年学子扎根基层的生动课堂。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从大圳精神中汲取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