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者专栏

青春赋能清水畔 双向解码“长寿村”——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康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其洁 2025-07-15 20:51

青山绵延,泉水叮咚。

在新邵县坪上镇的山谷深处,坐落着闻名遐迩的“长寿村”——清水村。这里现有80岁以上老人70多位,90岁以上老人12位,百岁寿星2位,最高龄者达103岁。

一泓穿村而过的清冽“不老泉”,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长寿的奥秘。

村中的不老泉,亦为长寿泉   雷振梁摄

一次奔赴  叩问生命悠长

7月10日,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康养学院的两位老师与8名学生组成“YOUNG护银龄团”奔赴清水村,开启“双向赋能”的生动实践:为乡村老人带去健康关怀,在服务中深化专业认知,解码长寿康养之道。

走访谢正秀老人    匡航宇摄

探秘村中最年长的103岁老人谢正秀,是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刚迈进农家小院,迎接他们的便是老人慈祥爽朗的笑容和温暖的问候。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老人,精神矍铄,目光明亮,竟能拿起针线,动作娴熟地穿针引线,做起针线活来!“对事不纠结,不斤斤计较。”老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豁达心胸的长寿真谛。

在101岁的谢长青老人家中,学生们了解到另一种“长寿秘方”: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饭后散步,还有那每晚雷打不动的泡脚习惯。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95岁高龄时仍能骑着自行车去镇上赶集。这份不息的活力,赢得师生由衷敬意。

清水村概貌  雷振梁摄

“好山好水养育一方人!”清水村党支部副书记谢新德介绍着村里的长寿现象:“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也是村里老人们长寿安康的最佳见证。”

一场实践  诠释青春担当

“解码”之后,“赋能”紧随。“YOUNG护银龄团”将课堂所学化为生动实践。

傍晚的百寿广场,霞光渐隐,灯光亮起。悠扬舒缓的音乐缓缓流淌开来。“来,爷爷奶奶,我们慢慢来,吸气,抬手……”学生们站在老人身边,一边讲解着八段锦招式的养生功效,一边轻柔地调整着老人家的动作角度,确保姿势舒展到位。

“跟着孩子们练了几日,感觉身子骨松快了不少,晚上睡得也香!”67岁的蒋爷爷一边模仿着动作,一边笑着对旁边的邻居说道。

而在农户的堂屋或浓荫蔽日的农家院落里,又是另一番温馨场景。“奶奶,这个力度可以吗?肩颈这里感觉怎么样?”学生们运用专业按摩手法,从肩颈到四肢,为老人们放松紧绷的肌肉,疏通经络。“唉哟,真是舒服……这孩子手上有功夫!比我自己揉管用多了,按完整个人都轻快了。”

基础健康体检、香囊布袋制作、贴三伏贴、拔火罐、健康讲座......连日来,师生将健康知识和服务不断送到村民身边。

一份触动  收获成长与感悟

山水无声,岁月有痕。

这场深入“长寿村”的探索与实践,对于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康养学院每一位参与的“YOUNG护银龄团”成员而言,更是一次灵魂的触动与专业认知的升华。

“书本上的知识如此刻骨铭心! 当我们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按摩,看到他们露出放松舒适的神情,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行业的价值——用双手传递健康,用心守护生命。”学生余颖深感行业荣光。

“ 清水村的长寿不仅仅因为山水,更在于老人们通透豁达的生活态度、严谨自律的生活习惯以及与自然环境的深度和谐。这给我们未来的康养服务提供了最真实、最宝贵的范本。”带队教师刘丽群收获育人真经。

“通过这次实践,我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康养’——它不仅是身体的疗愈,更是心灵的状态、生活的智慧、环境的滋养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让我对我们专业方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使命感。”学生田海诺信心满满。

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康养学院就清水村长寿康养资源座谈

潺潺泉水,流淌不息;青春星火,可以燎原。邵阳工院“YOUNG护银龄团”的清水之行,这场银发与青春的温暖碰撞,已然点亮前行的灯——一条根植乡土、面向未来、充满温度的康养新路,正由这群青年,步履坚实,奋力开拓。(记者 刘其洁)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