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讲述 | 吴珺:在感动中记录这段痛与爱的历史

来源: 作者: 2020-03-12 11:05

我是吴珺,邵阳新闻网站采访部副主任,一名新媒体记者。1月24日开始,我和同事就进入了“战时状态”,马力全开,跑一线现场,讲邵阳故事,一直坚守属于我们媒体人的“战场”。

紧张并感动着

1月24日,大年三十,春节放假第一天就感觉到气氛有些紧张,早上7:30,网站站长、总编辑刘成群在微信工作群里发出指令,要求全体采编人员保持警觉、迅速行动,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与应急响应,第一时间采写编发,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

没有硝烟的战争就这样打响了。采访部快速投入战斗,我负责跟进文教卫等部门。8:00开始,我一个一个打电话采访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负责宣传的同志。市卫健委“36字温馨提示”、市文旅广体局关于“关闭文化场所和群众性活动场所”的信息很快以新媒体产品推出。并连线人社、教育、城管等部门,为采集第一手素材做好铺垫,随时准备奔赴一线。

1月28日,邵阳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按照之前的策划方案,我和同事们   赶到采访地点。现场,有些医护人员在给自己的战友整理衣帽,叮嘱注意事项。不少医护人员的家人齐来送行:妻子拥抱即将出征的丈夫,希望他早日平安归来;老母亲望着自己的女儿,说行李箱里准备了很多特产,叮嘱她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还有,孩子紧紧抱着拖着行囊的妈妈不愿放手……

采访从上午11时持续到下午16时,从医护人员名单到专业背景,从按下手印的请战书到惜别亲人的相拥和叮嘱,一个个细节、一句句话语,感动着我,也通过我们的镜头感动着网民。

看着医疗队员里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义无反顾逆行战疫,我恨不得自己也能亲身上阵。但是我深深知道,我的“战场”在网络宣传阵地上,我的职责是要把他们的英勇事迹宣传好,把邵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故事讲述好。于是,我们在现场努力地拍摄每一个细节,精准表述每一个文字,得益于网站扁平化管理优势和“融媒小厨”生产流程,站长与副站长一线指挥,编辑、校对同步联动,我们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第一时间在云直播发出,不少网友留言说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即将发出的列车上,一名熟悉的医生透过玻璃窗跟我挥手道别,我当时在心里呼喊:“你们一定要早日回来,一个都不能少”。当下午直播结束,我看到推出的图文+视频作品已有11万余名网友点击观看,5个小时不停奔波的疲累顿时一扫而空。

坐在回单位的车上,我紧绷的情绪松下来,才感觉身体出现乏力,并有咳嗽现象。同事提醒我去医院检查时,我才发觉早上去医院采访时就已出现症状。不会是中招了吧?我心里揪了起来。我跑到医院挂号、做CT检查,检查结果是感冒时,心放了下来。

我和首例出院患者距离刚刚一米

连续三天,我的感冒持续加重。但是,我看到每一位同事都憋足了劲:策划不拘一格,采访全媒手段,编辑快速精准,站长全程介入策采制编发,副站长细化方案组织实施,编辑制作创作忙个不停……每个人都毫不停歇,我深知,新媒体就得有新媒体的样子,在一线更要打好前阵。

1月31日0时许,按照计划,我与2名同事一起跟拍环卫工人,近3个小时的现场实拍,让一群默默付出的战疫力量,通过VLOG形式直观呈现。

2月1日,邵阳首例治愈患者出院,7:00,我和同事就赶往邵阳市中心医院。可能刚吃感冒药不久,药效正在发挥作用,当我下车时头重脚轻差点踏空摔在地上。同事立马扶住我,问我还能不能坚持,我定了定神,说:行。

在现场,我们按照前一天的分工,将早已写好的报道模板发到工作群中,编辑、站长迅速修正。当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陪同患者出来时,各媒体十余名记者快速涌了上去。不知道哪里来的力量,我冲到了最前面,与出院患者面对面交流,那一刻,我和她之间的距离刚刚一米。

边采访边用手机进行内容撰写、填充,其他同事也将拍摄的图片、视频第一时间发送到工作群,早已准备好的编审、校对人员迅速反应,不到10分钟,《邵阳首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图文在微信公众号“邵阳发布”推出,点击量迅速突破10万+,抖音短视频同步推出,播放量500万,点赞数6.8万,大量网友纷纷留言:“这是我早上听到最好的消息”“咱大邵阳加油”“祝福你,老乡!感谢你,白衣天使!”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战胜病魔的信心。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曾连线过邵阳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由于他们是轮班,我们发过去信息,要么是当天晚上深夜才能回复,要么第二天才能短时间接受采访。考虑到他们的辛苦和时间的宝贵,我每次都提前列出采访提纲,做好他们相关信息收集等“功课”,珍惜与他们沟通的每分每秒;我也曾跟随消杀队员整个上午,忍住刺鼻的消毒液味道,与消杀队员徒步行走3万余步见证在大街小巷开展的消杀工作;我也曾近距离探访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拍摄检验师们与病毒博弈的过程;我和同事们,也现场感受了治愈出院患者激动、感激的心情。

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继续,我们的战斗也还没有结束。一线采访社区工作者,寻找最美抗疫人做“讲述”报道,直击复工复产现场……我们正在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去落实一个个策划和部署。

所有忙和累都值得

现场采访中,担心害怕肯定是有的。因为采访对象大多是医生、护士、检验师等跟新冠病毒密切接触的人群,万一在采访中被感染了怎么办?我是家中的独生女,同时也是两名孩子的母亲,丈夫是一名外科医生,工作也忙,我只有将孩子交给自己的婆婆,做好防护措施后奔赴一个个采访现场。

但是每到前线时,我不再害怕,因为我不是一个人战斗,我身后是一个斗志昂扬的团队。有昼夜策划、指战的网站领导,有从大年三十开始每天奔走在采访第一线的采访部主任程懿,有以办公室为家的编辑部主任刘芳军,有将驾驶室变成编辑室的编辑刘其洁,有抖音爆款“段子手”唐珂祎,有主动请缨上前线采访的编辑何杰锋,还有一群忙到凌晨、次日又元气满满的小伙伴……

(摄影记者张育溪为拍摄现场施工的工人,爬上高高的架子)

正因为有大家的齐心协力、守正创新,疫情发生以来,网站以“邵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抖音、《邵阳手机报》等移动平台为主阵地,邵阳新闻网、官方微博、头条号等18个平台同步跟进,形成融媒体报道矩阵。一组组疫情防控最新消息、一线感人故事、疫情防控小贴士等,被迅速发布;一批批有温度的MV和图文、短视频、H5等正能量作品,被广泛传播。

为了能够以最快速度将抗击疫情一线最新、最真实、最温暖的信息、场景、故事及时采写、精准传播,40多天来,我与同事们每天奔走在抗疫一线,渴了喝杯开水,饿了吃桶泡面,奔波在正月初一,也奋战过正月十五,没有请过一天假。我们见过最美的晨曦、吹过街头刺骨的寒风,更多地体验到了抗疫战士的艰辛。

辛苦没有白费,从1月24日到3月10日,网站各平台累计发布图文、短视频、H5等各类新闻产品1500多篇,全网浏览量超过3亿人次。发布抖音、快手短视频作品160余个。一个个带着温度、冒着热气的故事,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广为传播。

“你是不是邵阳新闻网的记者?”在一次社区采访时,一位阿姨这样问我。她接下来的话让我激动并一直温暖着:“我每天看你们邵阳发布的消息,知道了现在都在抗击疫情,我们老百姓就要做到少出门,不信谣、不传谣”。还有网站一线战疫宣传工作被湖南网信推介,我也被湖南新闻联播作为湖南市州媒体人代表报道……被需要、被认可,让我倍感鼓舞、振奋,也让我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一直以来的忙和累,都值得。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