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乡巨变

产业花开富万家——邵阳县产业扶贫掠影

来源: 作者: 2019-12-09 17:37

农旅融合:同心协力奔小康

产业扶贫中旅游产业是重要一项。邵阳县地处衡邵丘陵盆地西南边缘向山地的过渡地带,夫夷水、赧水汇合于境内双江口,成Y型展布北上;檀江纵贯境东,河网密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茶油之都,也是蓝印花布之乡。

时间回溯3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旅游荒芜地——无一个景区景点、无一座星级酒店、无一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邵阳县的旅游扶贫从零起步,但“引擎”一旦发动,便如脱缰之马,发展之势汹涌澎湃。

白仓镇三门村由原三门村和石山村合并而成,村民303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28户510人,是全省扶贫工作重点村。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旅游+”,坚持农旅融合,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蜕变。

短短3年,三门村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建设了光伏发电站、冷库和农产品加工厂,并在主干道两旁栽种了约3000株桂花、红叶石楠。

修建了游步道、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了网红摇摇桥等一批时兴水上游乐项目,扶持发展了7家农家乐、家庭旅馆,规划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山庄、景观亭、露营地、沿河风光带等旅游基础设施和丛林探险、亲子体验园等游乐项目。

全村112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全部顺利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示范带动,吸引了张新田、张香恒、陈兵、王海林等一大批本村经济能人回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盘活土地3200余亩,新造油茶、有机蔬菜、中药材、荷花、向日葵、精品水果等多个农业观光园。山羊、黑猪和海狸鼠养殖也小有规模。

目前,三门村已爆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农业产业科学规划、综合发展,促进旅游业步入快车道,旅游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农旅互促互动的良性循环。

2018年,该村顺利实现“户脱贫,村出列”,人均年纯收入由2014年1900元增长到15286元,蝶变为邵阳市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美丽嬗变的背后,是邵阳县旅游扶贫的强力推进,是全域旅游的落地生根。“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3年后的今天,邵阳县换了新颜!

3个3A景区、2个省级旅游购物中心、4个四星级农家乐、4条环湖环库和登山游步道、5座游客服务中心、6个观景亭、8个生态停车场、17座旅游厕所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2016-2019年,全县累计投入旅游资金1.79亿元。

得益于创新实施“景区带村”“公司加农户”“基地联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金江湖运动度假区、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南方抗大)、济公岩溶洞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河伯乡五皇村等4个全市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建成、塘渡口镇蔡山团村等旅游扶贫项目的竣工营运,带动了309户贫困户从事休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产业,实现年人均增收2300元。

除了景区带村,引进公司合作发展旅游也取得成效。在五丰铺镇新田村,弄子三农公司已投入1.5亿元,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特色民宿。通过当地招工,贫困户用工925人次,80人正式就业,共获得了515.3万元收入。

此外,旅游商品的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众多脱贫机会。邵阳县6家旅游商品大户,采取“基地+农户”的办法,帮助近千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其中,河伯乡易老头腊味帮助406人增收81万元,公司负责人被评为“全市最美扶贫人物”。塘渡口镇老大娘刀巴豆帮助512人增收200万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邵阳县将推动稳定增收与产业发展协调一致,使贫困人口从依托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红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产业兴旺的同频共振,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展望未来,邵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信心满满。

沧海当前,必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砥砺奋进。初心不忘,使命在肩,邵阳县的产业扶贫之路,将越走越宽阔。


weixin
1234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