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聚焦

“为全省创造可复制的经验”

——解读产业发展“邵阳现象”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 2019-08-09 11:25


邵阳经济开发区湘商产业园一角。

盛夏时节,走进邵阳经开区湘商产业园,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园内繁忙的生产场景。

8月6日下午,邵阳经开区湘商产业园湖南鸿福铼发制品有限公司厂区,工人们挥汗如雨,将价值600余万元的成品“发条”装入一辆大型货柜车内。这车货即将运至长沙,转上海港发往尼日利亚。

“平均每个月会有2个货柜发往非洲市场,销售稳定,前景越来越好。”湖南鸿福铼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康钦志高兴地说。目前,邵阳发制品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非洲市场份额的60%。火热的生产场景,喜人的出口数据,一切都那么振奋人心。

全市湘商产业园内,每一家生产企业都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

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搅拌车生产基地,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搅拌车设计院,三一配套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公司也正在冲刺年产值百亿元企业。

全省最大电梯生产基地——亚洲富士电梯邵阳公司,年产电梯2万台,年产值将达50亿元。

九兴集团在邵投资建设大陆零售销售总部和5家卫星工厂,问鼎全国最大的耐克鞋生产基地。

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国内第一条可批量生产的厨电工业4.0柔性生产线,4条生产线,信息化驱动、自动化设备生产,每30秒制造1台电饭煲。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斌介绍:“我们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4.0’智能工厂,1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产2000万台智能家电产品,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税收3亿元。”

邵阳众多企业的辉煌战绩,不胜枚举。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干得这么好?除其自身雄厚的实力外,湘商产业园这个广阔的舞台,是让本就长袖善舞的企业家们更加策马奔腾的主要因素。

三流的政府跑资金,二流的政府跑政策,一流的政府跑战略。湘商产业园这个舞台,是省委书记杜家毫送给830万邵阳人民最大的“产业战略礼包”。2014年6月9日,时任省长的他来邵视察,要求邵阳“带头先行先试,建设湘商产业园,为全省创造可复制的经验”。省委、省政府的这一战略部署,为加快邵阳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2017年7月,杜家毫书记又在战略上为邵阳把脉定盘,他指出:邵阳在地理位置上是湖南东西部地区过渡带、四大经济板块结合部。这个战略定位,指引着邵阳发挥“一带一部”优势,深度融入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洪流中。同时,在政策上,省委、省政府为邵阳量身定制,提出“把邵阳作为一个企业保税仓建设试点市,依托企业、园区建立一批保税仓”;2018年1月,省委又提出,“全省加工贸易试验区可以在邵阳先行先试”,支持邵阳纳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不仅如此,杜家毫、许达哲等省领导还到邵阳重点制造业项目现场指导、现场办公,特别是对彩虹特种玻璃这个高科技项目,从最初对接到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开工点火以及第二条生产线建设、促成企业合作等亲力亲为。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浓浓的感情关怀为邵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拓浦精工公司全自动生产线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省委、省政府对邵阳产业建设发展的高位推动、用情支持,使得邵阳信心百倍,全市上下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卧薪尝胆的狠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引项目、抓产业、强实体,奋力实施“产业兴邵”。特别是狠抓产业发展“一号工程”——湘商产业园(“135”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规划建设12个湘商产业园区,总面积24.69平方公里,计划建设标准厂房450万平方米,招商入驻企业500家。同时,提出 “一核一带多点”工业发展新格局,以邵阳经开区为核、沪昆高速沿线为带、县市湘商产业园为点,全力打造邵阳沪昆高速百里工业走廊。

截至目前,全市湘商产业园开建标准厂房521.69万平方米,投产417.97万平方米。签约企业863家、投产562家,累计实现产值513亿元,税收21亿元,带动就业5.6万人。邵阳湘商产业园在全省“135”工程三年综合评价中名列第1。

邵阳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入园企业数、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全市的80%,已成为湘商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中电彩虹、百威英博、华润集团、慕容集团等民营500强、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强势入驻。

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亲力亲为,精准谋划,是邵阳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不断壮大起来的邵阳湘商产业园和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已经成为邵阳“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