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扶贫故事

罗素云:只要结果是好的,那人生便永远是甜的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 2020-04-01 16:51

“我亲历了这儿大大小小的变化。这个由陌生至熟悉的村庄,从泥泞不堪的羊场小道,到通组进户的‘阳光大道’;从肩挑手提取水的无奈,到‘手一拧,清水自来’的幸福;从肮脏不堪的院落,到清清爽爽的庭院……一个偏远的穷山村正发生美丽蝶变。”罗素云,是邵阳市总工会派驻绥宁县水口乡新哨村的女扶贫工作队队长,眼瞧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村民们已能摘下口罩,在田间地头忙活着春耕复产,内心由衷的舒爽。

一场严峻的考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迅速的严峻形势。1月28日,绥宁新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第一时间成立村防控工作队,由扶贫工作队队员、村支委员、村辅警、村医务人员、党员志愿者、组长等人员组成,按照分工,轮流值班,积极开展地毯式排查,履行日常防控职责,全覆盖全时段落实联防联控要求。

罗素云要求“建立网络化防控机制,采取分片包干,积极开展地毯式排查,采取领导分片包干,全覆盖登记方式,逐户逐人统计摸排,建立工作台账,针对本村实际情况,重点关注外地返乡人员和外来车辆。”

防控小组详细列出返乡村民信息,在了解到2组的一名村民在1月初到武汉办事联系业务,工作队对其进行重点跟踪管理,采取居家分散隔离方式加强监测;2月1日,1组村民王某由深圳乘坐高铁返乡,防控小组又立即前往其家中,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并每日上门为其测量体温,做好实时监测。

在对全村返乡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监管的同时,防控工作队还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力度。通过驻村工作队与乡镇包村干部、村防控工作队一起,每天到各组开展巡逻督查;村委会专门采购手提扩音喇叭,将县乡防控疫情的有关通知要求及时向村民宣传;利用宣传车,宣传单,宣传标语,村广播,逐户上门面对面宣传防疫知识和要求,将当前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和防控知识宣传到每家每户,引导村民放弃走亲访友、聚会等聚集性活动,切实做好自我防护,消除村民恐惧心理。通过村组微信群及时转发,宣传各级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1组一名村民因病逝世,防控工作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向其宣传特殊时期丧事从简的规定,帮助其丧失简办。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2月10日,罗素云又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开会布置复工复产工作,全面摸排农村劳动力情况。

“要保持定力耐力,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工作力度、帮扶力度,全面查缺补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复工复产会上,罗素云与村“两委”商量着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随后,填报劳动力信息集表、建立转移就业台帐、掌握村民外出就业需求,所有问题一项项解决。扶贫工作队还针对需要提供岗位信息,岗位技能培训,点对点交通服务就业交通补贴的不同人群,制定精细服务措施。

“我们要主动为外出务公人员提供便民服务,帮助外出务公人员做好个人健康申报”罗素云表示,扶贫工作队不仅为全村100多名有需求的外出务公人员提供健康证明,还加强走访,注意关心关爱外出人员的家人及子女,为其消除后顾之忧,安心返岗,放心务工。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之年,尽管疫情影响了开年的一些时间,但情况好转后,我们就一定要继续抢抓生产,不误农时。”待村里的复产事务安排就绪后,罗素云又立即赶回邵阳,向市总工会党组汇报工作,争取扶贫资金。

“今年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巩固和发展楠竹产业,扶持村级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在听取罗素云的汇报后,市总工会决定于今年投入35万元用于该村的竹林道建设、组道水泥硬化和水利设施建设。同时,还计划投入15万元,种植茱萸、玉竹等药村,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发放苗木,统一销售;另争取县里投入15万元发展40亩黄桃种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我们还将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市总工会投入10万元,按全村人口每人免费发放4-5只鸡苗交予村民养殖,年底,村民愿意售卖的,我们予以保障销售。”罗素云表示,“针对缺乏技术的农户,今年,我们市总工会还将免费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和月嫂及家政服务培训班。确保每个贫困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

一颗梨树的成长

3月31日,这个日子,对罗素云来说,有些特殊。

2015年3月31日,罗素云作为团市委派驻的扶贫工作队长,进驻城步儒林镇白岩山村,正式驻村开展扶贫;2018年3月31日,她又再次无缝对接绥宁新哨村。每当回想起6年来的扶贫工作经历,这位女扶贫队长依然坚信:“这一路风雨洗礼,即使再多的酸甜苦辣,但只要结果是好的,那人生便永远是甜的。”

如今,走进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白岩山村(现已合并为塔溪村),便如同走进人间“桃花源”。春来,漫山梨花;秋至,硕果压枝,白岩山村已成为城步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打卡胜地”。然而,6年前,这里还只是荒凉的不毛之地。

2015年,团市委对点扶贫白岩山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161户7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或外出务工。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3200元。村里的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都非常薄弱。3月31日,罗素云率两名队员正式驻村开展精准扶贫。

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后,进村的第一夜,罗素云久久不能入眠,万千思绪,不知从何处入手。

“既然是精准扶贫,那首先从‘精准’二字‘着墨’吧。认准对象、找准‘病根’、开对‘药方’,一步一步来,不会错。”凭借过去在乡镇府多年积累的基层工作经验,罗素云很快理清了思路。

听村支书介绍,村里已经有人种了200亩苗香梨,效益不错,罗素云当即萌发了将苗香梨做大做强、做成扶贫产业的念头。

事关重大,罗素云立即邀请省农科院的两位专家到村里实地调研,经充分考察,专家们认为白岩山海拔较高、土壤气候条件很适合种苗香梨。有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工作队开始走村串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宣传党的好政策,以扶贫资金变股金、土地变股权、贫困户变股民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并采取“合作社+产业+农户”、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模式,致力做大做强苗香梨产业。罗素云还提议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县里发放的每人每年12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得到了宏发苗香梨合作社成员的一致同意。

“扶贫工作需要村干部的配合,而我们工作队,也一直得到村‘两委’的照顾与支持。”扶贫队一直借住在白岩山村支部书记肖辉旺的家中。白天,大家奔波在田间地头;晚上,就与村书记盘算,如何搞好基层党建,让党员们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如何做好土地整理,栽种梨树;如何修筑村组道、水渠和排水沟,方便运输和浇水、排水;如何办好技术培训班,让更多的村民学会种植技术……

“要办的事情实在太多。接下来的3年里,一件又一件的工作,变成了每天的忙碌与琐碎,慢慢铺展开来,占满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罗素云回忆道。

2016年12月2日,全省电商扶贫现场会在城步召开,白岩山作为电商扶贫的典型,所有参会代表要进村现场观摩。为了配合县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罗素云带领驻村的另外两名干部加班加点连轴转。

而那时,罗素云已怀孕两个多月。虽总感觉肚子隐隐作痛,但工作紧、任务重,她只能强撑着,直至观摩会结束,才择了一个周末,匆匆赶往长沙检查,没来得及住院救治,腹中胎儿却自动流产了。罗素云也只能默默吞下这一“苦果”,待身体稍稍恢复后,又回到了白岩山村这个奋斗的“战场”。

“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白岩山村发生了美丽的蝶变。再多的付出也颇感欣慰。”罗素云告诉记者,至2017底,白岩山全村顺利整体脱贫。经多方争取,共投入扶贫资金400多万,修路架桥、改水改电、修水渠、装路灯、改造村部,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通过以奖代补, 2017年苗香梨发展到了2344亩,产量50多万斤,产值达350万元;通过“互联网+扶贫”,苗香梨走俏四方,供不应求。村里95%以上的贫困人口加入了宏发苗香梨种植专业合作社,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8人每人每年领取分红资金1200元以上。

一个艰难的抉择

2018年3月,罗素云顺利完成白岩山村扶贫工作,由团市委调到市总工会。因上一轮驻村扶贫的突出表现,市总工会决定继续派其驻绥宁新哨村开展扶贫工作。

“接到这个指令,我其实有点犹豫。当时,我家情况比较特殊,女儿在长沙读书,马上就要高考了,而年近90岁的父母身体也不好,需人照顾。丈夫在上海工作,实在也指望不上。”罗素云告诉记者。

然而,想起白岩山村的老百姓脱贫致富之后的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感谢,想起市委市政府和所在单位面临的扶贫攻坚的工作压力,经再三权衡,作为一名已有1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2018年3月31日,罗素云毅然赶到绥宁县水口乡新哨村,当上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和村支部第一书记。

新哨村距离邵阳市区200多公里,山高坡陡,房屋分散,辖11个村民小组,人口1480人,贫困人口89户214人。

“走进大山,第一项工作还是走村入户、摸排情况,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更多了一些周末的长途奔波。”罗素云回忆道,因邵阳驱车前往新哨村需耗费近6小时车程,往往只能利用周末时间驱车抵达,才不至于耽误扶贫工作。

由于一直驻村扶贫,罗素云长时间未与正在长沙读书的女儿见过面。2018年11月的一个周末,完成当日的驻村工作之后,罗素云决定给女儿一个惊喜,连夜乘大巴赶往长沙。

不巧的是,大巴在路上堵车两个多小时,直至凌晨1时,罗素云抵达女儿租住地,却发现自己忘了带钥匙。可那时,女儿已经熟睡,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任凭罗素云怎么敲门,女儿都听不见。

“只好去住旅馆了。”没有伞、打不到车,走在寒风冷雨中,罗素云悲从中来,一边瑟瑟发抖,一边泪如雨下,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了进去,却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然而,擦干眼泪,舔平心伤。次日,罗素云早早起床为女儿做了顿饭,又义无反顾回到新哨村。

扶贫工作越来越忙。 2018年12月15日深夜,罗素云的父亲打来电话告知:“你3个多月没回家了。我今日心脏不舒服、呼吸困难,怕是不行了,你快回来看看吧。”一听父亲这么说,罗素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可当时正值全省脱贫攻坚交叉检查的关键时段,作为扶贫队长,却也实在走不开,只能强忍着愧疚的泪水跟父亲说:“对不起了,爸爸”。

“既然做出了选择,我也从不后悔。”罗素云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在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刻,只能冲锋陷阵,一往无前。

一个村庄的温度

新哨村原是绥宁县情况最为复杂的一个村,经济落后,村民对干部的信任度较低,上访率很高。新的战场、新的村情,脱贫攻坚又该如何破局?已具备多年扶贫工作经验的罗素云使出了第一招——“三问”,即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分别在11个村民小组召开了20多次院落座谈会。”罗素云告诉记者,座谈会不仅要宣讲脱贫攻坚政策,还要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诉求,听取村民的意见与建议。“乡亲们畅所欲言,我们照单全收,仔细梳理,逐一想方设法解决落实。”

通过座谈会,工作队归拢了村民提出的10多项亟待解决的需求,包括修路架桥、通自来水、修水渠等。一项项计算下来,资金需求100多万,但能够到位的钱却仅有60万。

“资金缺口这么大,必须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工作队采纳村民的建议,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由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牵头组织实施,保证材料供应和部分工钱,不足部分号召村民义务投工投劳。

“这样一来,杜绝了外包可能导致的收费虚高、偷工减料的风险,也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大家热火朝天搞自家建设,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也大幅降低。”罗素云向记者举了个例子:“2019年,2、3、4组修建2000米水圳,外包至少需要20万元,村民自己干只花了10万元。”

花小钱办大事,大家齐心协力谋发展。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改善了全村的基础设施,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有效化解了村里积累的许多矛盾纠纷,也激活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三年时间里,村活动中心重建,11个组的安全饮水工程,2、3、4组3000米水渠,4 组拦河坝,4、5、6、8、10 组 8000米竹林道,10组、11组700米硬化组道,5、6、7 组两座跨溪桥,11 组候车亭及1、2组水毁公路等工程一一迅速完工。此外,工作队继续做好“山水画”,通过修建竹林道和楠竹低改,楠竹林亩产值增长50%。

2018 年,新哨村未出现一例扶贫领域的矛盾和上访事件。在年度“三述三评三公开”述职会上,贫困户对工作队的满意度达到100%。85户20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哨村顺利出列。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和队员们也逐渐融入了新哨村这个大家庭,形成了干群一家亲。”罗素云告诉记者,新哨村是一个温暖的乡村,村民经常自发给工作队送来自家种的蔬菜;冬天天冷的时候,又送来木炭供工作队取暖。每当工作队婉拒不了乡亲们的好意,罗素云必又折算成现金塞还给大家。

罗素云表示:“6年来的驻村扶贫,让我最开心的是,能听到老百姓爽朗的笑声;让我最幸福的是,眼见一片片果园、茶园、药园、养殖园,成了老百姓的‘绿色银行’。”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