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安创建】隆回实施四工程打造农村平安建设升级版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邹生杰 2014-09-26 08:49

 “农村稳则社会安”。作为农村人口占80%以上的农业大县、打工经济大县,隆回县始终把农村平安建设摆在首位,实施“四项工程”,推进“六安同创”,全力打造农村平安建设升级版。在今年上半年全省民调中,该县群众对平安建设的评价满意率居全省第12位。

“五个到户”工程夯实农村平安根基

该县以“平安家庭”建设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平安建设“五个到户”。平安文化宣传到户:综治部门编写《综治联防口诀》,精选防抢、防盗、防诈骗经典案例,编印成《平安建设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户,累计发放34万余册。县文化部门编排以“禁毒、禁赌、防骗”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开展“平安文化下乡”活动,演出200多场,受教育群众30余万人。县通信部门将平安建设内容编成短信,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定时群发。教育部门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小手牵大手”创建活动,通过学生的的辐射影响,把“平安”带回家。创建标准明确到户:县里对每个家庭和家庭成员参与平安建设的角色定位、职责任务规定的十分明确,并制定“平安家庭”十条标准,以村组名义与各家各户签订“平安家庭”建设责任状,将职责任务进一步明确到户到人,确保人人知责、户户守责。防范措施落实到户:村委会和村级综治组织科学整合治保会、调委会、妇女禁赌会、平安协会、义务护村护院队等资源,全面加强以联户长(楼栋长)为责任人、联防公约为约束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通过“铜锣示警、警铃入户、义务巡逻、独户犬防、十户联防、村村协防”等方式将群防群治、联防联治、自防自治统筹运作,落实到户。干部干警联系到户:县综治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开展以“领导联站(群众工作站)、单位联村、干部联户,聚焦‘四风’访民情、围绕发展访民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两访一帮”活动,全县党员干部积极深入所联“点”、“户”,宣讲政策法律,传授防范方法,聚智聚策,访贫问苦,为群众办实事7000余件,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300余起,集中处理重大复杂疑难纠纷89起。考核评比深入到户:各乡镇、各单位每年严格按照“平安家庭”建设标准,对各家各户的平安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凡符合条件的,由县综治委统一授予“平安家庭”牌匾,并将评审情况在村(政)务公开栏中公示。对已授牌的平安家庭户实行动态管理,凡发现与评审要求不符的,在复评时予以摘牌。同时开展“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角色评选活动,激发各家各户争创热情。“五到户”工程将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落实到了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的细胞,极大提高了基层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夯实了平安建设的民力基础。

“牵乡守护”工程破解农村留守难题

隆回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超过40万,“三留守”问题和“空心村”现象较为严重,“心挂两头”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最大心病。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该县推进“牵乡守护”工程,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列出家里需要看管的财产和照看的人员清单,按照“自愿”原则向村里缴纳或支助适当费用,一部分作为村里群防群治经费,用于村(居、社区)统一雇请留守在家、有防护能力、热心公益的人员,组成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巡逻守护照看工作;一部分用于村里统一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需要看管的财产购买社会治安财产保险。全县以基层村组为单位,详细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人员台账,明确各家各户需要防护照看的重点部位、重点财产、重点人员。各村(居、社区)还充分整合留守资源,组织留守的青壮年妇女和身体健康、自理自护能力强的留守老人,成立“留守帮带团”,开展“代理管教”和“结对帮扶”活动,帮助需要照顾管看的留守老人和小孩;组织农事经验丰富、劳动能力较强又乐于助人的村民组成“义务互助组”,农忙季节帮助劳动力缺乏的留守家庭干农活、忙农事。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士累计资助资金300多万元,装备农村义务巡逻队116个,安装乡村“电子眼”860多个。“牵乡守护”工程让留守人员“留得住”、“守得好”,较好的解决了农村留守难题。

“关爱救助”工程消减农村社会乱源

隆回重点高危群体多,基数大。2010年前,高危人员实施的杀人、纵火、强奸、危害家庭成员、损毁公私财物、威胁恐吓他人、强行索要财物等重大案(事)件和扰民害民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精神病人杀人案曾一度占到全县命案的60%。这些散居在全县各地的高危人员,犹如一颗颗“不定时的炸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考验着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影响了农村平安建设的进程。该县实施“关爱救助工程”,县财政每年专项安排150万元,由市收治中心常年收治管控艾滋病人、重症绝症贩毒人员9名,重症吸毒人员免费戒毒和治疗10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每人每年安排1000元工作经费。对全县6000余名疑似精神病人聘请专家进行风险等级鉴定,按轻级、重级、高风险级分级建立档卡台账,指定魏源医院作为集中收治专门医院,同时落实家庭病床和随诊制度,医药费用由农保解决90%,民政部门解决10%,工作经费由县残联据实安排。同时为1117名重症精神病人落实监管和跟管人员,在实现“免费治”的同时落实“有人管”。对近五年回归的1609名刑释解教人员通过过渡性安置、协调落实责任田土、鼓励自主择业等方式给予安置,为“三无”人员和特殊困难者协调解决低保,帮自主创业者争项目、学技术、筹资金,扶上马再送一程。对509名社区矫正对象每人安排1000元矫正经费,实行GPS手机定位管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人,有效消减稳控了各类乱源,全县艾滋病人、重症绝症贩毒、吸毒人员犯罪和扰民害民案(事)件基本杜绝,重症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件下降70%以上,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连年控制在0.7%以内,农村平安建设正能量得以聚集和提升。

“科技创安”工程助推农村平安升级

该县实施“科技创安”工程,积极打造农村平安建设升级版。县城区累计安装电子监控探头287个,建成出城电子卡口7个,城区周围的“电子围栏”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全县26个农村乡镇全部建成视频监控平台,边陲重镇鸭田等镇与邻县接壤路段,电子监控实现高标高清。工业重镇北山等镇实现全镇重点地段、路口、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家庭“110”智能防盗报警系统也在快速推广普及。“6995电话十户联防”是借助手机、无线座机终端,将就近10—15户家庭组成一个群组,群组中任何一户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6995”号码,平台则会同时以语音和短信2种方式呼叫组内其他成员,共同解决危险情况,达到“邻里互助、亲友互帮、警民互动、联防联治”效果,是当前形势下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农村平安建设的有力举措。该县借鉴外地经验,由县综治办牵头抓总,县移动、电信、联通公司通力协作,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6995电话十户联防”,目前各项试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力争年底村(居)覆盖率达到100%,用户入网率达到80%。届时该县将建成“县城周围有电子围栏、空中有视频监控、路上有电子卡点、农村有电话联防、家庭有智能防盗装置”的立体化技防体系,农村平安建设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