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均等便利 实现全民共享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程懿,秦思 2017-07-25 16:27

浏阳村

双清区浏阳村的社区文化活动室。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 程懿 通讯员 秦思)在7月25日召开的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上,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就邵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典型发言,介绍了邵阳市近年来文化领域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邵阳市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基本建立了“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人民群众文化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这一切,得益于邵阳市在文化领域建设的“坚持、突出、强化”方针。

参观考察非遗馆

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与会代表参观考察邵阳市“非遗馆”。

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

按照政府负责、部门牵头、社会参与、全面共享的思路,构建责任体系,营造社会氛围,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政策支撑。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邵阳市开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年和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加强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年行动”(2017-2019年)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配套政策,强化了制度保障。

强化经费保障。按照实施标准科学测算所需经费,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016年,设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600万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资金800万元;争取到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6405万元,省级文化专项资金共2961万元。2017-2019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市、县两级总投入预计超过60亿元。

突出工作重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阵地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

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维修一批、整合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市博物馆、市非遗馆于今年元月起免费向公众开放,结束了邵阳市无博物馆的历史。投资10亿元建设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整体工程将于年内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市体育中心总投资11.46亿元,2018年将成为第十三届省运会成年组主赛场。两中心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邵阳市城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目前,邵阳市已建成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大型体育馆4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美术馆2个。

文化艺术中心

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

 

坚持定点建设和流动服务并举,全力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始终以基层为重点,狠抓“三馆一厅”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建设。全市八县一市三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剧场等大多数完成升级改造,新建大型文体场馆4处,总投资2.47亿元;在建文体设施项目2个,总投资3.56亿元;拟建文体设施项目13个,计划投入资金20.28亿元。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96个,农家书屋565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50个,乡村文体小广场2148个。县市区有馆、乡镇(街道)有站、村(社区)有室的层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坚持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并重,配齐配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把建设高素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文化人才培养上积极地探索和实践,设计了一条“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的人才培养路径。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文化人才库和业余文艺团队名录,全市2000多支业余文体团队,近10万名群众文体骨干活跃在最基层,服务在第一线。

寺门前社区阅读室

新邵县寺门前社区阅读室。

强化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效能

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接受习惯的新特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化。

注重惠民利民,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大力推进各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惠民服务,结合“五送五进”活动,基本形成多元化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市县文艺院团每年送戏下乡达1000余场,“演艺惠民·送戏下乡”公益演出实现常态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实现一村一月一场,每年放映6万余场。

注重品牌创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推动“一县一剧”、“一县一品”、“一站一品”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优质文化成果。城步“六月六”山歌节和绥宁“四八”姑娘节已成为全国全省知名文化品牌。

注重精品创作,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陆续推出新创戏剧、歌曲、小品、曲艺等60多个。《梦蝶》、《目连救母》先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目连救母》今年在全国各省市巡演20场圆满收官,大幅度提升了湖南祁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探索建立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体系,对“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搜集整理民间技艺给予奖励补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开展优秀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推广了邵阳蓝印花布、宝庆竹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知识产权审核和版权保护,防止侵权或盗版产品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剧照1

花鼓戏《儿大女大》剧照。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