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绥宁武阳:蓼水河畔起新城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向云峰 2017-09-15 11:15

QQ图片20170913105750_副本

武阳镇城镇航拍图。肖炜桦 摄

DJI_0115_副本

武阳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航拍图。肖炜桦 摄

武阳抗旱8.7 047_副本

武阳镇杂交水稻制种进入收割期

IMG_6819_副本

武阳镇改造后的街道

IMG_6850_副本

武阳镇村民家门口就业

IMG_6873_副本

武阳镇绞股蓝种植基地

     上万亩杂交水稻制种田里一片金色,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往来驰骋,一袋袋颗粒饱满的种子装上运输车;武阳大街一片整齐,街道升级改造工程让环境变美了;商贸区开发一片繁忙,店铺林立、人流不息……走进被誉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镇”的绥宁县武阳镇,一幅幅崭新恢弘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

位于蓼水河畔的武阳明朝时期称青坡司,清代后期始称武阳。2014年,武阳镇被评选为“全国重点镇”;2017年,武阳镇再次入选“全国重点镇”。

近五年来,武阳镇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的目标,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建设,维护社会和谐,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实现了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财政收入三项指标年均增长均在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98元。

兴产业,扬种业美名

“以前,制种全靠人工,费力费时效率低;如今,从犁田、插秧、除虫、赶粉到收割、烘干,制种全程实现了机械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9月12日,谈到制种产业的发展,武阳镇六王村制种大户刘时报介绍说。

通过土地流转,刘时报今年发展制种面积198亩。刘时报估算,亩产平均200多公斤,除去成本,每亩收益在1600元左右。

武阳镇气候、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天然场所。自1974年至今,该镇杂交水稻制种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示范基地、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制种基地和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示范基地。2009年9月,袁隆平院士在武阳镇为绥宁县亲笔题词“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武阳镇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镇”。

武阳镇杂交水稻制种采取“公司+基地+代理商+帮扶技术员+农户”的模式,实现了13个村全覆盖,制种面积达20980亩,占全县制种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每年生产675万公斤优质稻种,制种收入达1.1亿元。

该镇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机械化转型。2014年,邵阳市水稻制种机械插秧演示现场会在该镇举行;2015年,绥宁县杂交水稻制种“五化”建设工作会议在该镇召开;2017年,湖南省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在该镇举行。

该镇将杂交水稻制种作为精准产业扶贫的主导项目。目前,全镇12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中有1153户3969人通过土地流转、自行种植、劳务输出等方式参与制种产业,制种面积达4100亩。

该镇还突出农业产业特色化,发展绞股蓝种植面积5000余亩、油茶种植面积3000亩、油菜种植面积3500亩;加快推进畜牧良种工程,年均出栏生猪20000头、鸡鸭鹅25万羽,实现了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夯基础,建蓼水新城

“武阳街道的变化很大,安装了新路灯,改造了人行道,装修了店面,种植了绿化树,美化了环境。如今,到武阳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了,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肖家村的退休工人申长庚对近年来武阳城镇的变化深有体会。

该镇以建设“全县小城镇开发示范镇”、“武陵山片区中心镇”、“全国重点镇”为契机,稳步推进小城镇开发建设,先后完成了丁字街道路硬化、LED路灯亮化、垃圾场建设等工程,启动了六王板栗林商贸新区一期、武阳液化气站等项目。目前,板栗林商品房建设已基本完成,高标准、高规格的商贸小区初具雏形。这里将成为武阳镇集居住、休闲、文化、购物为一体的高标准商业步行街。

2016年9月,该镇实施城区棚户区改造“穿衣戴帽”工程,切实提升城镇美化、彩化、亮化、绿化水平。该镇对城区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启动了下水道管网、网线入地、自来水改造、街道楼房“穿衣戴帽”等工程。该镇组建了城管中队,规范市场秩序;聘用9名环卫工人实行街道日扫日清,聘请村级保洁员20人;为村级购置垃圾焚烧炉29个,为各农户购置分类垃圾桶5900对,制作环卫宣传牌300余块。

该镇还通过争资金争项目,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万福桥农业综合项目整合支农资金达5000万元,打造绥宁县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年来,该镇投资2800万元完成村组道路硬化、水库除险加固、蓼水河堤防洪、城区自来水扩改、大屋场水库南北干渠清淤硬化、雀林煤炭冲水库灌区渠道硬化等多个重点项目。秀水水库建设项目已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办实事,促和谐发展

“像我这样50多岁的妇女现在还能找到新的工作岗位,搭帮政府和企业帮了大忙啊。”9月12日,在武阳镇正荣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的工人黄付娈感激地说。56岁的黄付娈系武阳村贫困户。因丈夫瘫痪五年,每年需要大笔治疗费用,黄付娈一家日资过得很艰难。让她想不到的是,自己在家门口还能就业赚钱,减轻了家庭负担。

正荣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小春介绍说,公司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积极帮助贫困户就业。目前,公司吸收当地村民70多人进厂务工,其中贫困户30多人。他们每月可以获得工资收入1800至2600元不等。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该镇大力推进D级危房改造,已开工286户,其中215户竣工,76户已入住;易地扶贫整体搬迁一期及D级危房改造安置区57.6亩,安置160户733人;二期为水库移民安置区78.6亩,安置174户752人。五年来,该镇实现脱贫人口148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个百分点。

抗灾救灾迅速有力。2013年,面对严重的旱灾,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八级接力抗旱魔,成功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毛坪村及沿途6个村近3000余亩农田旱情,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2015·6·18”、“2017·6·25”特大山洪灾害发生后,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科学部署,带领群众积极抗洪救灾,确保了大灾中无人员伤亡,不垮一塘一库。

为民服务无小事。该镇投资26万元,建设高标准民情服务中心,集计生、林业、城建、民政、劳保等站所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各窗口实行AB岗位管理,每年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000多件。该镇还在各村建立群众便民服务站,扎实开展“进千家门解百姓难”、“三联三进五促”活动,察民情,化民怨,解民忧,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变化显著。如今,武阳镇产业发展活力十足,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商贸物流日渐繁荣,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一座充满希望、活力无限的新城在蓼水河畔兴起。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