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县清溪村:山歌传颂十九大精神。
寓宣于乐的桃林文艺下乡活动现场。
12月20日,城步苗族自治县杨家将村的百姓一大早就自发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集合,听县委党校的宣讲小分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而这种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场景,在城步这苗乡大地已成为了一种常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城步苗族自治县以“五大课堂”为载体,开设“党校课堂”听报告、“露天课堂”看电影、“空中课堂”学文化、“戏剧课堂”观演出、“实践课堂”练技能,通过百姓喜闻乐见接地气的“五大课堂”的开展,打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组合拳”。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苗乡人民都十分关心,热切渴望了解十九大精神。怎么学、怎么干,成为城步县委县政府的第一“抓手”。该县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内涵;采取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标语等立体式宣传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做到人民群众家喻户晓,入心入脑。
为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县基层落地生根,城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先后深入多个机关乡镇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宣讲覆盖面,该县精心组织多个宣讲小分队,进单位入乡镇,分赴农村、社区、田间地头开展宣讲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基层。
认真聆听宣讲员解读十九大精神后,杨家将村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杨支永激动地说:“党的十九大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报告里的很多内容十分接地气。”
“走上台来就唱歌,苗家山寨喜事多,党的各项政策好,唱起山歌好快乐。我哩住在清溪村,往日生活好贫困,精准扶贫受了益,唱支山歌谢党恩……”在清溪村,悦耳的原生态山歌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风景。
12月20日,在丹口镇桃林村,一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的文艺演出气氛热烈,当地文艺队自编自导的小品、山歌、舞蹈等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
“滴水之恩不能忘,脱贫全靠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农民跟党奔小康。”当地村民罗超喜在观看演出后高兴地说。“山歌唱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把十九大精神融进山歌里,党的好声音就可以唱到我们心里去。”
讲实说透,凝聚民心。在城步,生动宣讲与贯彻落实同频共振,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站在历史新高度,绘就时代新蓝图。据了解,城步以“五大课堂”为载体,开设“党校课堂”,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进农村、进一线宣讲活动180余次,参加学习的党员达8900余人次。
“露天课堂”通过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宣讲十九大精神,共组织放映《建党伟业》、《开国大典》等电影30余场,观看群众达5000多人。
开设“空中课堂”,利用电视、广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依托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发布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新闻稿件100余条,制作十九大精神网络学习专题5个。
开设“戏剧课堂”,结合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组织编排喜闻乐见的快板、小品、民间小调、歌舞等多种文艺演出13场,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
在“实践课堂”中,开展“走进农家话一次家常,走进村组开一次群众座谈会,走进联系村召开一次党支部座谈会,走进联系乡镇参加一次乡镇党委工作会”等活动25场,组织800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学致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该县以“讲清楚、讲明白,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为目标,及时、鲜活地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让当地群众随时随地学起来,确保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