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忠实履行职责 维护民族团结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姚知知 龙飞云 2014-10-14 10:18

  邵阳新闻网 (姚知知 龙飞云)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他多方奔走,为民族同胞积极鼓与呼,化解民族纠纷,为城市发展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在政府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架起一条沟通的桥梁——他就是张小林。

2014年9月,张小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基层少数民族人大代表,他始终倾尽全力于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事业,为民族团结的总体繁荣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IMG_8530

张小林是一名基层少数民族人大代表。

真心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张小林是回族人,也是邵阳市伊斯兰教协会的副会长,亦是一名人大代表。他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职责,一方面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相关知识,练就参政议政和调和民族矛盾的能力,一方面以工作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和民族方针政策法规,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为更好地了解民意,张小林先后三十余次深入城步、绥宁、隆回等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走访和座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为少数民族的利益、人民的需求积极向人大和政府反映。

邵阳县黄亭市镇的青草民族学校因生源减少,2005年被撤并,给附近的村民孩子的就学带来不便。有一回开会,有人向张小林反映了这个问题。张小林了解情况后又深入当地进行详细的调研,他发现民族学校的撤并使得村里的小孩只能去县里租房上学,给部分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回族特殊的饮食习惯也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不便。经过仔细调研,2013年,张小林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恢复民族乡镇(民族村)被撤销的农村民族学校的建议》。该建议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目前已立项,民族小学的恢复提上日程。为少数民族同胞积极鼓与呼让张小林获得了广大回族群众的信任,也赢得了更多听取民意的机会。

IMG_8522

多年来,张小林始终坚持为民族团结和总体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诚心维护民族团结情

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矛盾纠纷。2012年8月,邵阳县青草回族村老支书苏武生(回族)的10岁外孙(其母亲为回族,父亲为苗族)在青草村山塘洗澡意外溺亡。死者父亲及苗族的一些群众认为死在外公家就应按照回族的习俗安葬,然而对于回族群众而言,安葬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不能轻易决定,当地大部分回族群众都不同意死者按回族习俗安葬。因为关系到民族习俗问题,双方矛盾一触即发。张小林得知情况后,连夜赶往青草回族村做回族群众思想工作。他说:国法大于家法,国家承认具有法律效应,所以应按死者户口簿登记的民族来安葬。这一观点得到了双方的赞成,矛盾得到了妥善化解。

张小林的观点能被回族群众接受,不仅在于对法规政策的融会贯通,也源于他与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积极主动调解矛盾。有些少数民族团体出于民族、宗教信仰,在一些事务上与政府产生了矛盾,张小林便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促使双方坐下来谈。近三年来,张小林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成功调解了邵阳市中心医院东院扩建征地回民房屋及回民坟墓拆迁等工作中出现的40余起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体现了非凡的调处问题的能力和魄力,既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推动了邵阳市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尽心浇灌民族团结花

56个民族56枝花。张小林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多民族多团体的社会制度,56个民族、各行各业都有代表,赋予了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的人参与政治的权利,真正做到了人民代表代表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的权力高于一切。

为了充分发挥邵阳市人大代表的作用,自任职以来,张小林以少数民族活动地为基点,经常在回族乡、回族村等地走访调研。2013年担任邵阳市人大民侨外委委员后,张小林更是先后8次深入城步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过半县等民族地区调研,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少数民族高寒地区的教育、卫生状况,提出了较好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鼓与呼。同时,他还充分发挥邵阳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的作用,多次组织邵阳市的回族企业家赴少数民族地区献爱心。

“作为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就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协调矛盾,传递党的政策和关怀。”张小林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未来,他还将继续关心少数民族的实际问题,将事关民族经济发展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反映,同时发挥好自身的润滑剂作用,继续用心浇灌民族团结花。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