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株洲: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自主创新高地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刘其洁 2019-08-24 14:50

采访团体验磁浮列车

采访团体验磁浮列车

天蓝(株洲港清水塘新址)

天蓝(株洲港清水塘新址)

株洲清水塘整体城市设计鸟瞰图

株洲清水塘整体城市设计鸟瞰图

邵阳新闻网8月23日讯(记者 刘其洁)70年,株洲市从江边小镇到全国的百强之城,从解放之初的待兴之地成长为动力强劲的工业之城,从十大污染城市蝶变为宜居宜业的山水之城……

8月22日下午,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看株洲大型采访活动落下帷幕。在为期两天的采访过程中,邵阳新闻网与新华网、人民网等50余家网络媒体记者共同聚焦株洲70年来的沧桑巨变。

新旧动能转换 产业发展“质”字当头

作为“一五”“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八大工业城市之一,株洲和许多老工业基地一样,经历了传统工业的荣光时代,也背负了生态环境欠账的沉重压力。

清水塘老工业区是株洲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兴建了“株冶”“株化”等一批大中型铅锌冶炼和基础化工企业,由此成为全国闻名的重化工业聚集区。曾经的清水塘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沉重的污染历史包袱让株洲在21世纪初两度被列进“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

2013年,株洲市决策层“壮士断腕”,誓言“还绿”株洲。株洲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对“三高”行业、过剩产能“下狠手”,过去六年来累计关停企业近2000家,直接削减产值700亿元。

旧动能退位,新动能向何处寻?2013年,株洲市基于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比较优势,审时度势打造“中国动力谷”。受益于要素与资源整合,三大动力产业迸发出澎湃的新动能。

轨道交通产业上,一批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高端环节,在整车设计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核心技术突破、技术研发平台等方面持续突破,成为全市首个过千亿的产业集群。航空产业方面,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落户,一批航空企业“飞降”株洲,全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极。新能源汽车领域,北汽株洲分公司累计产量年内有望突破100万辆大关,中车时代电动瞄准成为“智慧化”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正在中车株机公司紧张研制,预计将于明年下线。山河科技公司新研制的100公斤级SUH-50“飞玥”无人直升机,已于6月投放市场,填补了国内这一量级的无人直升机市场空白……

专注关键领域 技术创新“研”字冲锋

6月18日,可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制动盘与闸片在株洲下线,这项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打破了德、日等国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

7月初,141型聚氨酯风电叶片在株洲下线并发货。此款风电叶片为2兆瓦级,长68.8米,成为全球最长聚氨酯风电叶片。

两项世界影响的科技创新,让全球媒体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中国这座内陆三线城市——株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工业而兴的株洲深知这一道理。在株洲,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中小企业,都把科研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一项项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专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创新,避免被别人“卡脖子”。

如今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全球最快的米轨动车组、全球首列虚拟轨道智能列车、全球首款12米智能驾驶客车、全球首个生物医药多肽库、世界最大尺寸的超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0.08毫米的微孔拉丝模芯等重大科技成果先后在株洲问世,成功打造了“株洲创造”的城市名片。

去年,株洲全市社会研发投入总量、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专利申请总量、技术合同交易额、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居全省第2位。而研发投入强度已达到2.8%,居全省第一。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