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邵阳新闻网9月27日讯(记者 吴珺)9月27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邵阳市大祥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
大祥区建区22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祥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绘就了波澜壮阔、流光溢彩的历史画卷,千年古郡焕发出勃勃生机。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8年,大祥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内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171.5亿元、6.5亿元、120.5亿元、41.6亿元、77.1亿元、132.5亿元、3123万美元,分别为1997年建区时期的14.3倍、30.9倍、446.3倍、6.7倍、350.5倍、473.2倍、37.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35元增至2883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25元增至19214元,全面小康建设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5.7%。
海螺云峰水泥全景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大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提出“兴工强区”战略,建成省级工业集中区、横冲工业园、湘商产业园等园区,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全区拥有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30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规模工业企业45家,宝庆电厂、海螺云峰水泥等国字号企业落户大祥。
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依托,培育浩天米业、威斯珈、华立竹木等农业规模企业75家。优质稻、精品水果、绿色蔬菜、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不断壮大,已成为现代农业新引擎。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18年,大祥区实施重点项目91个,其中产业项目31个,完成投资113亿元。基础设施项目稳步实施,怀邵衡铁路全线通车,市体育中心及周边路网、大祥路北段、110KV六岭变电站、大祥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站等项目建成使用,S338城南至罗市段已完成,S231、邵九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入驻大祥,商贸物流、金融证券、数字信息、休闲服务等产业优势扩大,滨江金融商贸新城初步成形。以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为带动,结合檀香园、云溪谷、百果洲、金山湖、召伯窑址等景点建设,打造了全时、全域、全链旅游产业链条,旅游休闲观光企业达到122家。通过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优,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23.7:46.7:29.6调整为2018年的3.4:37.1:59.5。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拓”城步伐加快,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娄邵铁路、怀邵衡铁路建成通车,邵阳站综合交通枢纽启动建设,大祥区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桃花新城、体育新城、教育新城初具规模,西湖桥、资江二桥、沿江桥、青龙桥、邵水桥、佘湖桥、步月桥、桂花桥、雪峰桥等九桥飞架,连接南北,贯通东西,城市格局全面拉开。2018年,城区面积从1997年的15平方公里扩至25.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4.5万增至26.74万,城镇化率达到77.8%。
“融”城规范有序。城乡路网日趋完善,城乡管理更加科学,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作出了贡献。
“美”城成效明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突出抓好重点水域空间管控、岸线管理和水源保护工作。积极开展“三边三年”“四边五年”绿色行动,植树造林4.2万亩,新建郊外森林公园6座,森林覆盖率达到31.6%,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
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 9.57 %下降至目前的0.85 %。2018年,该区中央、省市环保督办件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近年来,大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入学难问题作为首要民生工程,累计投入教育项目建设资金近3亿元,通过新建、扩改建、提质改造、租用校舍等多种途径增加学位供给,共新增学位4200个。2018年,该区省定民生实事全面或超额完成,建成村级服务平台36个,村级卫生室全部竣工并即将交付使用。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水平不断提高,卫生、科技、文体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发展大局和谐稳定。建立了“一二三四五”群众工作机制,信访被动局面得到有效扭转。深入开展扫黑除恶,2018年共破获涉黑案件22件,打掉团伙6个。
大祥区委、区政府全力围绕“智慧大祥区、文化生态城”的发展战略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