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的竹子就是岩龙村民的绿色银行。
邵阳新闻网12月3日讯(记者 程懿 通讯员 欧阳恩雄 谢定局)12月2日上午,洞口大屋瑶族乡岩龙村,钟亮锋和他的伙伴们正在调试竹胶板生产线,这条海之龙竹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线拟于12月4日正式运行。钟亮锋说:“希望能利用这大山里的南竹资源,打造竹制品特色产业,带领广大乡亲真脱贫、脱真贫。”
技术人员正在对竹胶板生产线进行定型调试。
岩龙村地处洞口县大屋瑶族乡东南部,全村共188户6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23人。2018年3月,以钟亮锋为队长的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岩龙村。钟亮锋说,“初到岩龙时,发现全村近万亩林地,至少有6000亩竹林,并且这里的竹子密度和韧度都比其他地方的有优势。”于是,帮扶工作队开始谋划如何发展岩龙村的竹制品产业。
经多方考察,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投入资金160余万元,以控股51%的方式与海潮实业合资成立海之龙竹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生产初级竹板等产品,再将半成品销售给业内龙头企业益阳风河竹制品加工集团,并与其签署了产品包收和投资兜底协议。钟亮锋说:“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800多万元,仅对当地竹农的原材料贡献值可达500余万元,可解决30人就业(其中有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工资总收入保守估计100万元以上。”
钟亮锋说,从竹子到竹胶板,附加值至少增加了4倍。
丰回成是受益群众之一,今年55岁的他本在外地务工,但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原因,已经无法承受外地高强度的体力劳作,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赚钱一直是他的梦想,自从听说村里的帮扶工作队办厂子发展产业,他就经常向村干部打听进展情况。经过企业安排的专门培训,丰回成成了海之龙竹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批员工。丰回成说:“根据现在的情况看,自己一年下来至少有4万多元的工资收入,加上老婆在家里做一些竹架板加工,也能赚到几千元钱,两口子加起来有将近5万元了。”
钟亮锋说,搭建扶贫产业的初心实现后,如何实现群众持续高质量的脱贫则是他们更为任重而道远的使命。经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党委研究和授权,他们将海之龙竹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51%的股权无偿转让给了岩龙村民委员会,并明确规定,每年将股份内利润的15%作为公益基金捐助给村内的贫困人口,其余利润则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岩龙村的“高山紫米”、葵花油也有自己的电商网店。
钟亮锋说,这样的运作,主要是为了保证帮扶的持续性,打造一支内容上永不离村的工作队。此外,扶贫产业必须要因地制宜、多点开花。于是,在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部分村民种上了药材;成功完成了“高山紫米”鱼蛙稻生态种植实验,今年,全村推广到80多亩水田,“按测量数据,仅仅紫米一项将为贫困户直接增收20多万元,鱼和蛙预计增收10万元”。
在帮扶工作队的引导和支持下,岩龙村竹林乌骨鸡散养、竹鼠和黑猪养殖,电商网店也建起来了......产业兴、村民富,岩龙村的春天已经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