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决胜2020•胜仗篇

隆回中洲村:扶贫架大桥 产业促发展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何杰锋 胡德积 2020-07-07 15:43

隆回县三阁司镇中洲村的扶贫车间

邵阳新闻网7月7日讯(记者 何杰锋 通讯员 胡德积)7月2日,夏日炎炎,隆回县三阁司镇中洲村的湖南和亚扶贫车间,也是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上百名员工正在制鞋的各道工序上忙着。该村贫困户刘小玲在仔细地检查鞋板。她前些年奔赴广东打工,自从村里的扶贫车间建成后,就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刘小玲说:“这个工厂建在这里,对我们帮助很大。我在这里工作快2年了,每个月能拿2千多元的工资。不仅可以工作挣钱,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还种了一些菜,拿到厂里卖。”

隆回县三阁司镇中洲村是一个三面环水的村庄,近年来在省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产业多点开花,村集体经济得到增强,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提升。

2018年3月,省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刘献文带领工作队来到了中洲村。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三年脱贫的总体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工作队先后数十次开展扶贫夜校、贫困户座谈会,深入宣讲扶贫政策。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培训,并回家发展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开展评选活动,表彰勤劳脱贫户、卫生示范户等各类先进典型,营造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凝聚脱贫致富、建设美丽村庄的合力。

产业发展是保障稳定脱贫的压舱石,也是乡村发展的推进剂。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为他们谋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是关键。2018年9月,通过工作队的努力,湖南和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在中洲村的扶贫车间正式投产。

刘献文介绍:“近两年来,该扶贫车间解决了村中包括贫困户在内的14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了车间建在村门口,脱贫致富不用愁的初衷。”

与此同时,工作队积极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改良种植了550亩回甘柚,建设20余亩现代生态农业基地,种植黑木耳、哈密瓜、草莓等特色果蔬。贫困户在合作社内入股分红,并在产业基地务工取酬。

2019年,工作队帮合作社销售黑木耳、回甘柚、哈密瓜等,销售额达30余万元。今年回甘柚已进入丰产期,预计产值可达100万元。产业的发展,让该村基本实现了企业赢利、村集体经济壮大和老百姓稳定增收的“三赢”效果。

即将通车的中洲赧水大桥

要让村民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基础设施优化是必要的一环。刘献文刚来村里入户走访时,发放了300余份调查问卷,以了解老百姓最强烈、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反馈,大部分村民都提到了修桥的问题。

当初刘献文去村里被告知要坐渡船的时候,“修桥”就一直是他的一个心愿。村民出行难,而且村里的50多个孩子每天坐船到对岸的小学读书,一旦遇到刮风下雨、河水上涨,孩子们上学、放学存在安全隐患。

中洲村的河对岸是320国道,修好桥之后村民不需要再绕行弯曲山道,也能促进村中物产向外销售。于是,工作队主动协调对接相关职能部门,推动中洲赧水大桥项目动工建设。目前大桥已完成桥面合龙,正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预计今年7月底可竣工通车。工作队还帮助完成该村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和电能并网,帮助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目前,全村贫困人口与产业联结实现了全覆盖。

村民刘会贵原先在外打工,2019年6月回村的时候发现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当即决定辞掉外地的工作回村里的鞋厂上班。

当问及原因时,刘会贵说:“主要是因为刘献文队长。”原来,刘献文了解到刘会贵常年在外打工,但他父母年事已高,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刘献文经常到他家里帮两位老人干活。刘会贵知道后,给刘献文送了“人民好公仆,为民办实事”的锦旗,“心里十分感激刘队长!”现在,刘会贵在鞋厂工作之余,还种了5亩辣椒,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