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新闻

王邵中:打铁还需自身硬 扶贫先扶志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袁学龙 黄海珠 2020-07-10 18:00

邵阳新闻网7月10日讯(通讯员 袁学龙 黄海珠)7月9日,时值盛夏,绥宁县东山侗族乡东山村8组贫困户龙开平家正在进行危房改造。该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邵中一大早就与队员们一起走进龙开平家中,深入了解他家“危改”工程进展情况,帮助龙开平解决实际问题。

王邵中的到来,让龙开平感动不已!他激动地说:“今年政府给我解决了危房改造,驻村干部王队长经常来我家帮我解决实际问题,帮我解决了很多烦心的事情,现在我的房子一层已建成,感谢各级政府对我的帮助。”

王邵中就职于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今年28岁的他,从2018年起就被单位派驻东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刚到东山村开展驻村工作时,王邵中就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只有想办法鼓足贫困百姓决胜贫困的精气神,提升老百姓的自身发展能力,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那时候,东山村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没有产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群众对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贫困发生率高达20.33%,贫困面非常地广,面对这些困难,工作队先召开村组干部会,召集党员村组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一行大家提高思想意识,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召开好群众会、院落会、田坎会向老百姓群众宣传脱贫攻坚政策以及国家的其他优惠政策,同时向上级部门积极地争取资金改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和认可。

面对困难就解决困难是王邵中的信念。驻村以来,王邵中始终坚持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不断谋划、寻求突破。通过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王邵中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作为全村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近年来,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累计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全村159户贫困户731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贫困户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

并成立了由村集体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入社,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完善了道路交通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东山村种植红提830亩、猕猴桃220亩、油茶1050亩,发展“三边种植”21000余株。

2019年,东山村红提喜获丰收,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曾海球、杨玉忠、龙章慈、龙章胜等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的红提还没有找到销路,如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不能够及时采摘销售,那么部分熟透的红提就会腐烂。

王邵中得知这一情况后,深入种植户家中详细了解各户红提销售情况,快速组织队员帮助贫困群众推销红提。工作队员们利用各自的人脉关系,广发朋友圈,转发微信群,在网上帮助贫困户销售红提;同时工作队积极联系后盾单位发动“爱心购”,主动与水果采购商对接,为贫困户销售红提牵线搭桥。在王邵中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陆续帮助曾海球、杨玉忠、龙章慈、龙章胜等贫困户销售红提1400余件,10000多斤。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东山村内通组入户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新建党建文化广场、党建文化长廊、灌溉水渠,成功举办各种移风易俗活动。全村贫困发生率由之前的20.33%降至0.14%。东山村先后获评“湖南省文明示范村” “邵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绥宁县优秀基层党组织”。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王邵中感慨地说:“通过近三年来的扶贫,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淬炼,让我的党性进一步筑牢,让我在今后的路上能更好为人民服务,筑牢自己的初心,坚定自己的党性,让自己的路走得更远、更平稳。”

如今,走进东山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排排农家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敞亮,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山上的果树郁郁葱葱,山下的果园蜿蜒绵长,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