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新闻

变“输血”为“造血” 激活产业发展“源动力”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陈曦 胡惠娟 2020-09-18 15:22

邵阳新闻网9月18日讯(通讯员 陈曦 胡惠娟)罗红梅是新邵县雀塘镇棠梓山村16组的一位普通村民,是一名共产党员,今年48岁。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2016年冬季,她和丈夫放弃了珠海有房有车的小康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棠梓山村,将村里荒废的园艺场承包了下来,成立了新邵县昌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2次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村干部的支持下,罗红梅于2017年4月中旬顺利地完成了500亩的油茶树苗的栽种,还免费为有种植想法的村民提供种苗、免费提供翻耕、除草、免费技术指导等,带动8个组的村民,其中共发动本村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了油茶。在创业致富路上,她带领村民先后种植秋葵、刀芭豆、稻谷等,种类不断更新,产值逐年递增。在用工方面罗红梅优先考虑贫困户,以用工和土地流转方式共带领贫困户43户173人。

在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罗红梅充满信心:“我是一名党员,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农业做大做强,同时也希望带领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及群众早点脱贫致富”。

雀塘镇党委把党建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通过党建引领,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依托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使更多接地气、有特色的产业和项目遍地开花。如石庙村柑橘、兰江村草莓、柳山村葡萄、腊石村富硒水稻、柳家桥反季蔬菜、棠梓山秋葵、雀塘社区无花果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达960余亩。

产业园区促就业:民营企业的责任心

"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了,就要帮助其他人,这是一个人的本分,更是对家乡的责任。"新邵县鸿远金属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安献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13年,安献新成为第一批响应政府号召入驻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老板。以前,安献新租地建坊从事收购炼制铝锭行当,如今的鸿远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废旧铝制品回收、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制造企业,公司占地面积51亩,总资产2.6亿元。安献新始终把优先安置残疾人就业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原则,现有员工106人,其中贫困户10人,残疾职工88人,是新邵县重点工业企业和纳税大户,也是邵阳全市知名扶贫明星企业。

鸿远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是雀塘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雀塘镇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产业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雀塘镇的大街小巷堆满了破铜烂铁,经过近40年的发展,该地各类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作坊高达304家,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规范再生资源行业、引导地方经济良性发展,2017年至2018年,新邵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对雀塘再生资源产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升级,在雀塘镇党委的引导下,所有废品回收利用生产企业实现转型升级,22家企业入驻雀塘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目前,雀塘产业园现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2.5万㎡,入园企业2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2019年,雀塘产业园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6.59亿元,完成税收7200万元。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规模企业100家,产值100亿元的园区规模。在雀塘镇循环经济产业不断转型过程中,产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周边的小作坊陆续整合升级,也为很多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有了产业支撑,才能带富一方百姓。”雀塘镇党委书记李柏初深有感触地说。

安置小区办厂子:家门口的就业梦

2018年,雀塘镇黄泥新村的贫困户何旺盛接到一个服装厂的电话:“我这里需要一批T恤的半成品,你能不能找到货?”就是这一电话,甩掉了何旺盛头上的“穷”帽子。

“与其做个中间人,四处寻找货源,为什么我不自己开个厂子拿下这个单子呢?”何旺盛抓住这一机遇,很快就选中合兴村的易地扶贫安置地作为厂址,在亲戚朋友借钱和政府提供的扶贫小额贷的支持下,筹措到了几万元资金。接下来,在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他跑手续,租场地,招人马,买设备,仅一个多月,生产车间建起来了,人马队伍拉起来了。2018年9月,他们的厂子正式投产了,第一批十几万元的订单顺利完工。2019年,旺盛制衣厂总共做到了200多万销售额,最多的时候有50多名工人,其中有32名贫困户,大多就住在易地扶贫安置小区里,下楼就能上班。这些工人平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一年能增收3万多元。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劳动力在这里务工,全家就能达到脱贫标准。

截至目前,雀塘镇已建成3个扶贫车间,旺盛服装加工厂、向荣玩具厂、棠梓山村鞋面厂,已总计解决劳动力就业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人,帮助有就业愿望但难以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老人、残障人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