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秦淮警方接到报警,抓到一名9岁的“偷车贼”。民警赶到现场却发现,报警人烧了一桌饭菜在招待这个孩子。原来,偷车的浩浩(化名)想妈妈,偷偷地独自一人从云南坐火车近40个小时来南京。因联系不上妈妈,他想偷辆自行车骑回云南。从9岁的“偷车贼”到“流浪儿垃圾箱死亡”、“留守女孩被性侵”、“乡村留守儿童集体自杀”、“校车事故惨重伤亡”等极端事件,“留守现象”以这种形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生活在安宁中的人们的关注。这些极端事件,让公众为此红了眼、落了泪、伤了心。相比城里孩子的花样年华,这些留守儿童如飘浮一般,连草样年华都够不上的生活岁月,足足给整个社会扇了一记重重的耳光。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留守儿童这一软肋已经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致命伤。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关爱孩子本是父母的天职,可如今却成了奢侈品。为了生活,父母千里迢迢外出打工,大量外出农民工的出现,拉开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距离。父母不离家,孩子才不苦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法律上加以保障农民的权益。让农民在农村收入有保障,从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顽症入手,做大做强当地品牌,创造农民工就近就业的良机,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重庆双胞胎“黑老大”张波、张涛,曾经就是一对留守儿童,1999年,张氏夫妇外出打工,把年仅13岁的张波、张涛兄弟交给年迈的爷爷照顾,由于缺乏正确的管教和引导,从赌博开始,逐渐成长为黑社会的头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没有主动权,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各级组织就应当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建档工作,镇村应分别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留守儿童”和联系人、临时监护人一对一的制度。学校、社会应在关爱留守儿童上面担好责,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引导工作。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
寒暑假在我们孩时的记忆里,都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没有了老师每天追着布置作业交作业的烦恼,也没有父母的唠叨,可以轻松愉快的玩耍。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寒暑假、尤其是暑假,时间长,孩子们除远离父母外,还远离同学和老师,心里自然更加思念亲人。寂寞无聊的时候他们有的成天泡在网吧、有的成天守着电视、有的成天无所事事……而寒暑假也正是安全事故的频发期。构建儿童托管平台,替留守儿童建一个乐园。各村级组织、街道办事处可以依托村部为平台,在乡镇,充分利用镇乡合并后的闲置资产作为托管用房,建立起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心,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开展一些集兴趣辅导、医疗保健、心理辅导、家庭服务、心理咨询等工作。避免这些孩子因长期缺乏亲情温暖、缺失大人监护、缺少心理疏导,而影响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长,管好、看好、养好属地留守儿童。
留守的童年不应缺少欢声笑语,留守的童年不能被剥夺追逐梦想的权力。留守儿童更不能成为“被毁掉的一代”。如若这些暂时还不能充分实现的话,至少要给留守童年最起码的安全兜底,对侵害留守儿童的行为零容忍。希望全社会用行动来关怀留守儿童。更加希望,各地政府都能依靠自己的产业企业扩大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当地品牌,凭借自身优势引进强势企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农民工就近就业的机会,从根本上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