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出台
近日,2014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出台,与2010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相比,新版本内容更精简、标准更科学、要求更严格。
新标准由原来的十个方面缩减为八个方面,分别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重点场所卫生、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具体要求由原来的66条精简为40条。新标准总体要求不变,但多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标准更加严格。如健康教育方面,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制度、80%以上的社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需达到30%以上,每千人口至少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城市管理方面,要求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并正常运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餐厨垃圾初步实现分类处理和管理;路灯装灯率由以前的95%提高到100%;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6小时(原标准为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原标准为8小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0%(原标准为8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85%(原标准为80%)、活禽销售市场落实定期休市和清洗消毒制度。环境保护方面,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方面,要求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设健康步道、健康食堂(餐厅)、健康主题公园,推广减盐、控油等慢性病防控措施;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工作网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75%以上,近三年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病媒生物防制方面,重点行业和单位防蚊蝇和防鼠设施合格率不小于95%。
1896家食品“三小”门店按国卫标准完成整改
经营面积小,环境卫生状况差,是我市城区“三小”行业的普遍现状。经过为时4个月的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目前城区共有1896家食品“三小”门店按创国卫标准完成了整改。
食品“三小”门店是指小餐饮店、小副食品店、小食品作坊。根据最新摸底结果显示,我市中心城区食品“三小”门店达4771家,其中,小餐饮门店2227家需要进行门前灶改造的有1645家;小副食店2214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30家,其中,制售分离的食品加工小作坊31家,现场制售的食品加工小作坊299家。
截至5月底,中心城区中小餐饮门前灶改造共完成909家,其中,大祥区完成569家、双清区240家、北塔区100家;中心城区整改小副食店983家,其中,大祥区492家、双清区295家、北塔区196家;现场制售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改124家,其中,大祥区66家、双清区52家、北塔区6家;制售分离食品加工小作坊4家。
“创卫在行动 答对就有奖—创卫知识有奖问答”栏目开播
6月10日,“创卫知识有奖问答”栏目在邵阳广播电视台交通频道开播,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后,有三位幸运观众打进电话,并答对题目,获得了相应的奖品。
团市委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创卫在行动答对就有奖—创卫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在市广播电视台交通频道开设“创卫知识有奖问答”栏目。该栏目第一期于2014年6月10日至6月28日每个工作日中午14:30-15:00播出。市民可拨打热线电话,回答主持人公布的与创卫工作有关的3道有奖问答题,答对者即可凭手机号码在每天10:00-18:00内到指定地点领取精美奖品。同时,广大市民可利用手机、相机等将身边关于创卫的“好人好事”或者不文明现象记录下来,发至@邵阳交通频道FM954的新浪、腾讯微博或官方微信,交通频道将每天择机选取一位幸运听众,送上精美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