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劳动最美丽]杨长庚:行程35万公里的"绿衣信鸽"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王清 谢长青 2015-04-29 09:19

他,毛遂自荐,弃教从邮走上邮路14年;

他,身躯瘦小相貌普通,背上一袋袋邮件走进苗岭;

他,淳朴善良,家庭拮据却一心接济他人;

他,就是城步苗族自治县邮政局西岩支局投递员杨长庚,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IMG_8557

                       杨长庚给86岁的老大爷肖体柏送去邮件。

4月23日下午,在海拔近千米的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松柏村二组,派送邮件的投递员杨长庚刚下摩托车,86岁高龄的肖体柏老大爷便不顾腿脚不便,热情地同他打招呼;村民肖体六急步跑过来,与他互击双掌,相视大笑;正在干活的村民吴国良,招呼杨长庚帮自己抬石头……

IMG_8521

                                  村民亲切的招呼杨长庚帮忙干活。

“我想让乡亲们多知道一些信息”

2001年初,担任村小学代课教师的杨长庚,看到家乡因信息闭塞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内心不能平静,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毛遂自荐”当上一名“绿衣使者”。从此,他立志造福家乡人民,全身心投入到邮政投递事业。

“乡亲们的信任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杨长庚说。他像一只“绿色信鸽”,14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地奋飞在巍巍苗岭,茫茫竹海,为大山里的群众传递着山外各种信息,至今投递行程3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8圈多,投递报刊、邮件60多万份,从未出现积压、延误、错投、丢失等现象。

长期以来,杨长庚负责西岩镇花桥责任区及威溪乡邮政投递工作。这个投递片区辖27个行政村,总邮路达58公里,以“高、远、险”著称,最高海拔达到1400米。一到冬天,冰雪封山,涉险前行成为杨长庚的“家常便饭”。

2008年1月16日,天寒地冻,杨长庚照常出发。当他背着邮包艰难攀爬到陈家坳村时,前面厚厚的冰雪将道路严严封住。可他没有放弃,在村民家中用稻草搓了几根草绳缠在鞋上防滑,继续向还有15公里远的投递点前行。当行至山腰一斜坡时,脚上的草绳被冰茬划破,脚下一滑,他连人带邮包顺着斜坡溜出了30来米,幸好最后被一块巨石挡住,才没有滑到悬崖下,捡回一条命。

IMG_8530

                       杨长庚的送邮路,因没有通车还要往上爬20余公里路。

“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继续送邮件”

在90年代末,城步西岩镇威溪乡在修路,这可愁坏了村里的乡亲们了,路不通车子上不来,我们的邮件还能按时收到吗?但是很快杨长庚便用行动打消乡亲们的疑虑,每次送邮件到了修路的地方,他先把邮件卸下来,先把摩托车推上去再返回把近80斤的邮件背上去。这样来回近10个小时的行走,杨长庚把邮件准时的送到了乡亲们的手里。在这几个月背邮件上山的坚持下,杨长庚换上了腰椎间盘突出。

“别看他一身清瘦,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他,都改变不了他热爱邮政投递的初衷!”城步苗族自治县邮政局局长刘兴茂如此评价杨长庚。因为杨长庚年龄越来越大,加上腰椎间盘突出,同时身患癌症的妻子也需要他照顾,局领导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将他安排到相对轻松的后台岗位,但杨长庚每次都婉拒了,他说:“只要我还走的动,我就继续给乡亲们送邮件。”

IMG_8571

                                     杨长庚简陋但整洁的宿舍。

“只要我看到了,能帮的就帮”

繁重的投递工作中,杨长庚还不忘遍洒爱心,还先后帮助过12名困难儿童和老人。去年,杨长庚更换了新的邮路,在送邮件的途中,他看到一身有残疾的老汉,总是孤零零的蹲在路边,得知老汉是个五保户,无劳动能力,杨长庚便隔三差五的来看他,跟他做起了“邮亲戚”。

“今天吃什么菜?”“腌菜”……隔得老远杨长庚就和这位老汉于成豪拉起了家常。隔三差五的杨长庚总要去于成豪家里看看,添点米,买点菜……于成豪并不知道,眼前这个帮助他的这个人,其实自己身患严重的腰椎病,他的妻子也身患癌症,送给他的钱和物,都是从微薄的工资里省下来的。

“我自己还能劳动,看到那些不能劳动确实需要帮助的,我能帮就帮一点”杨长庚笑着说,他的笑容里夹杂着满脸的皱纹。

现在乡亲们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杨长庚这只“绿衣信鸽”渐渐老去,53岁的他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苗岭深处的乡亲们。他这一路汗水铺成的邮路,传递了满路的正能量。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