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12月3日讯(记者 银玉兰)“2018年底,我开始带着孩子在新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在那之前我们都是自费治疗,转到这之后我们不仅省下了治疗费,孩子的治疗效果也是一天天变好。”12月3日上午,在新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保科,正带着孩子接受康复训练的隆女士欣慰说道。
隆女士为新邵县巨口铺镇人,在孩子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表现及发育都和别的小孩有所不同,后经诊断为智力残疾儿童,从那时开始,隆女士便带着孩子在各大小医院问诊治疗,因为所有的项目都是自费治疗,前前后后光是医药费就花销不少。2018年底,隆女士在一次报农合过程中了解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而且还是免费的,隆女士便赶紧把孩子转到了新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治疗,经过治疗,看到孩子的情况逐渐好转,隆女士感到十分欣慰。
社会实践活动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主要针对城乡范围内年龄不超过7岁,有康复需求,同时诊断明确、身体状况稳定、家庭成员配合的贫困智力残疾儿童,符合条件家长可以通过所在县(市、区)的残联申请。
“患有智力残疾的儿童固然不幸,但如果及时进行干预康复,也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据了解,今年是新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承担智力障碍儿童康复工作的第七年,作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机构之一,该中心今年共承担了65名智障儿童康复治疗工作,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
经过对初筛和复筛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进行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系统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康复师们根据受助儿童的功能水平,设计了不同难度的运动课、语言课、生活课、手工劳作课、音乐课、美术课、感统课、社会实践课等,供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游戏活动中成长、进步。
家长带领孩子接受康复训练
同时,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除了个体训练外,该院还启动了“集体课”康复训练,康复医师根据智力残疾儿童的年龄、智商和自理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授课。“当康复医师拿着黄色的梨子和图片,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梨子是黄色的,黄色的是梨子’时,这些孩子有的不停地往家长怀里钻,有的四处张望试图走出教室,并不像普通孩子那样正常学习。”该院儿童保健科护士长姚术君介绍,通过不断学习,很多孩子不仅学会了简单的分辨水果和颜色的概念,还开始适应了身边的其他小朋友,这些都让陪伴在旁的家长大为惊喜。
此外,除了接受康复训练,新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还会为受助儿童开展社会融入性公益活动,在持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计划为达到一定能力的适龄儿童争取上学的机会,为其入园、入学提供必要指导、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针对智力残疾,及早的干预对于孩子今后的康复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以往的个体训练虽然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社会交往能力依然较弱。像这些根据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而开展的集体课,能更好的让这些孩子在逐步改变的环境下学会交际,增加融入社会的能力。”新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孙莲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