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小球
邵阳新闻网12月11日讯(记者 银玉兰 通讯员 易灏华 朱羽翼)黝黑的皮肤、洁白的牙齿、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带着灿烂的笑容,这是欧小球给人的第一印象。自1999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欧小球就一直从事瓜菜育种、健康种子生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是当前全市农业系统最年轻的正高级职称专家,现任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20多年来,他从一个刚出社会的学生,摇身一变成为真正的“瓜果大王”,一路走来,尝尽酸甜苦辣咸,身份变了,职位变了,但热爱农业科研的初心不变。
脚上有多少泥 心中就有多少情
工作20年以来,欧小球一直扎根农村,冲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常年在新疆、甘肃等我国的西甜瓜优势制种区驻守,每年出差在外的时间超过200天。他说自己从事的是“甜蜜的事业”,他的目标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把日子过得更加甜蜜。
针对我国西甜瓜产业栽培方式相对滞后、良种未能有效得到推广与应用的现状,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欧小球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农业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引导他们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
“庄稼种得好,选对种子是关键。”欧小球率先在国内西甜瓜种子处理上采用干热杀菌、引发等先进处理技术,研究出了西甜瓜健康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目前,邵阳市已建立良繁制种基地2万余亩,亩制种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年带动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
作为武冈市、隆回县、大祥区、北塔区四个县(市、区)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同时又是省科技厅“三区”人才、市科技特派员,自2015年始,欧小球就驻守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推广瓜菜种植技术和西甜瓜产业,当起了农户的“义务科普讲解员”和“技术老师”。从每一个温室的育苗、定植、施肥、浇水到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只要农户有需要,欧小球都会指导解决疑难问题。期间,共累计进行栽培技术讲座50余次,开办培训班10余期,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000人次以上,帮助千千万万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于2019年被省人社厅授予“湘西特聘专家”。
“做农技服务工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认真是最大的特点。只要能给庄稼治好病,农民就喜欢。”欧小球说。脚上有多少泥,心中就有多少情。每年在瓜果开花坐果的初夏季节,便是欧小球最忙碌的时候。他时常早上不到上班时间就在田间地头,干到很晚才回家,一年大多数节假日都不能休息,经常一脸泥、浑身土。甚至有朋友笑言,他就是一个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欧小球则说:“我是农民的孩子,应该热爱土地。作为一名农技人员,为农村为农民为农业服务就是我的责任所在。”
科技求新无止境 产业发展在路上
今年夏天,大祥区西瓜种植大户李自良300亩大棚西瓜基地迎来了一个难得的丰产丰收年。“我们前两年按照老的种法,用肥量、灌溉技术等都不到位,结果瓜小量少,试种就失败了。欧老师来了之后,手把手传授我们科学种植技术,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李自良说,得益于农科专家欧小球的技术指导,今年他们的西瓜品质和数量至少提高了25%。
欧小球在邵阳地区以及怀化、永州等相邻地区开展西甜瓜简约化栽培模式研究,探索有利于西甜瓜生长的栽培条件和生长环境,从而研究出最佳的优质、简约化西甜瓜栽培模式。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普遍提升了西甜瓜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一般亩产值达4000元至6000元,瓜农效益大幅度提高。
“最重要,不是说你得到多少奖,还是说你为农民为企业为产业的发展作了多少贡献,所以接下去的工作,就是把我们这是科技成果引进的新品种,研究出来的新技术,在我们邵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欧小球说道。
这些年来,作为一个农业科研者,欧小球在农业科研的路上吃过苦、有过甜,尝过酸,也得过不少大大小小奖项。每到收获的季节,看着农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他的心里就甜滋滋的,没有什么能够比得过这份甜,在科学研究上,也变得更有劲,更想冲。
“科学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最重要的不是说你得了多少奖,而在于你为农民、为企业、为产业的发展作了多少贡献。”欧小球表示,将继续秉持初心,扎根乡村,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些年,欧小球一直都在农业科研的路上,从未停止。11月26日上午,202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长沙举行,欧小球被授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