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讯员专栏

大祥区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胡晓建 李洪斌 刘翔 2021-03-02 11:11

邵阳新闻网3月2日讯(通讯员 胡晓建  李洪斌 刘翔)2月25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局长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对2020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邵阳市大祥区成功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据悉,获此殊荣的县市区,全省仅有10个,全市仅有1个。

2020年,大祥区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十个县市区之一,对全区范围内的涉农村(社区),按照市、区、乡三级分层次进行示范创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转变。

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有保障”的美丽乡村。大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成立了区委书记黄艳娥,区委副书记、区长邓涛为双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制定出台了《大祥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区直相关单位和乡镇街道。安排财政资金55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农发基金贷款、政府一般债券2.7亿元,引入社会资金2.62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规划引领,建设“布局美”的美丽乡村。系统编制了《全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工作方案》,提出“十加十行动方案”,全面系统的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和技术标准等。全区38个行政村分别聘请专业设计院团队编制村庄规划。将各村农业产业经营、农业观光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同规划、同推进。

推动产业发展,建设“产业美”的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6个,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个,新增绿色认证10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宝庆朝天椒”。蔬菜产业被纳入全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争取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蔬菜)资金1000万元和特色(蔬菜)省级产业园资金100万元。制定了《2020年大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全区全年例行监测及监督抽查500余批次、合格率达到100%,6个乡镇街道2019年被评为省级监管示范站。粮安科技、可诺耶等10家企业纳入邵阳红第一批品牌。建立1个区益农信息社县级运营中心、38个村级益农信息社,推动10家企业(基地)与各级科研机构达成“产学研”合作。粮安科技野香优莉丝稻米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可诺椰灵芝孢子粉出口东南亚和拉美国家,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组委会总结大会上,优质农产品“粮安野香米”和“映霜红桃”2个农产品荣获“中部农博会金奖”。

狠抓生态建设,建设“环境美”的美丽乡村。扎实开展“三大行动”,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引进社会资本2.62亿元,在全区拟建6个污水处理厂、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高标准打造了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个省级精品乡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7个乡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社区。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6万余吨、淤泥2100余吨、禽畜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6200吨、水塘480余口、沟渠52.7千米。购置竹篱笆8.6万米、围栏15.7万米、户用垃圾桶20万个,实现了鸡鸭圈养、菜园围挡、每户垃圾分类处理;全面开展改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标准严把“三关”,实行首厕过关制,目前,全区1118座改厕任务全部完成,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经1个污水处理站,7个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采取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共整治到位170余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8.9%,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5%,废旧农膜回收率97%。

培育文明乡风,建设“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建立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从制度层面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强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和监督,完善了“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切实抓好党支部“五化”建设和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对罗塘、面铺、新塘等3个软弱涣散党组村进行全面整顿,目前已全部达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农村和谐发展。继续推行“以村(社区)为主”的信访机制,确保矛盾不出村、不出乡。推进乡村平安建设,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了《大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区、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依托“红星讲坛”“六大微课堂”等平台,开展基层宣讲30多场次,发放《大祥区村民文明手册》3万份,发动注册志愿者7400余名。截止目前,我区有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村(社区)3个、市级文明乡镇5个、市级文明村(社区)9个。出台了《大祥区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的实施方案》,将所有行政村移风易俗纳入乡规民约,实现了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

推进城乡融合,建设“生活美”的美丽乡村。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帮助农民致富。加强道路交通基础建设,全区9个贫困村全部通水泥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75个村级卫生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贫困患者综合医保实际补偿比达90%以上。坚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成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公办幼儿园100%覆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3.75%。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经济要素向农业流动、社会保障向农民延伸,城乡差距不断缩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清零。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