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典型

屋里人·心上人·引路人——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肖阳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兰绍华 肖又军 滕治中 2021-03-06 10:10

邵阳新闻网3月6日讯(通讯员 兰绍华 肖又军 滕治中)这几天,洞口县月溪镇管竹村比山外更冷一些。但是,媒体传来的好消息如一股暖流,暖了山村,暖了村民。他们“自家屋里人”肖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奖,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月26日,肖阳一回到村,就受到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群众简朴而饱含亲情的礼遇。通过群众口口相传,肖阳那些鲜为人知的“管竹情”“管竹事”,才逐渐为外界熟知。

做“屋里人” 成“心上人”

肖阳是省财政厅驻管竹村帮扶工作队队员,1986年生,祖籍益阳市桃江县。2018年3月,他随工作队第一次来到管竹村。见面会上,与会的村干部说的全是方言,肖阳懵了:一句话都没听懂。一名说“管竹普通话”的村干部给他翻译,结果他也只勉强听懂一半。

“要扶好贫,我的第一要务是学好管竹方言。如果不能成为‘本地人’,那怎么能成为群众的‘心上人’?”从那次会议开始,肖阳就努力学着说当地方言的每一个关键词句。不知是因为有语言天赋,还是因为“发狠”,三个多月后,他就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管竹方言了。肖阳发现,自己说着方言,不管是了解群众诉求,还是征求群众意见,还是处理群众矛盾,一切都那么顺畅。管竹肖姓村民较多,这一层“家门”关系,让工作顺畅度又增加了几分。

驻村初期,他驾驶轿车走访。一遇到步行的乡亲,他就立即停车搭他们一程。不需要搭车,他也停车聊几句。很快,他觉得隔着那层车窗玻璃,与群众的距离还是不够近。当时的通行条件也不理想,开车走访不太方便。他想,不如像许多村民一样,买台摩托车。于是,他花2800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办好了增加准驾车型手续。

此后,从村级活动中心到散居各地甚至深山的村民家,时常响起肖阳摩托车的“突突”声。3年来,摩托车新增1万多公里的里程数,将管竹的每个角落丈量了无数遍。他骑车摔伤过两次,胸肋骨隐裂。但是,他至今都没敢告诉远在长沙的父母、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生怕家人将他从扶贫“一线”上拉回去。

这辆小小的摩托车,让肖阳与群众的心间距离更近,群众什么话都愿意向他诉说。谁家的老人小孩遇到困难,谁家的产业发展遇到难题,哪家对扶贫政策不太了解,甚至哪两家因琐事红了脸,村民一个手势就能停住肖阳的摩托车,人们都愿意向他说一说。肖阳将这一件件记在纸上,刻在心里,自己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反映给工作队队长余利辉,想办法尽力解决。

七屋冲组最为偏僻,住户少,并且绝大部分在外务工。常年在家种稻谷的肖调国,向骑车艰难上山的肖阳反映:因道路未硬化,运输稻谷成了“老大难”。肖阳和工作队设法帮他们解决该难题后,肖调国连连称赞党的政策好,说工作队扶贫扶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今年76岁的老党员向兰英说:“这3年,会说管竹话的小肖和其他扶贫队员真正把管竹人当作自家屋里人,办好的实事,几箩筐都装不完。”

正如向兰英所说,3年来,工作队队长余利辉带领肖阳等队员和乡亲们一起干,完成了10公里多通村路、2.2公里入户路,还有4.9公里林道、3.2公里耕作道;完成了1.1万米的水渠硬化、1100米河堤加固、1000立方米护坡建设;全面改善了村民住房、饮水、医疗、教学、健身、阅读等条件,完成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村教学点、村卫生室、中心文化广场和健身小广场的建设。

暖心窝子 做“引路人”

基础设施建设让村容村貌发生巨变,“两不愁、三保障”让群众获得满满的幸福感。与此同时,肖阳和工作队尽全力做好“引路人”,引导村民靠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并无缝对接乡村振兴。

靠山吃山。针对管竹村的实际,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作队将该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养蜂和种植油茶、山苍子、穇子等。

可是,一切并没有工作队预想中的那么容易。肖阳举了养蜂的例子。工作队驻村后,省农科院专家来村考察,认为管竹比较适宜发展养蜂业,并且省财政厅在洞口县渣坪乡大溪村帮扶时,发展养蜂业的经验比较成熟。可是,当工作队提出这一规划时,村民们几乎都不认同。

肖阳详细了解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后,和其他队员一起,反复上门做村民们的工作,从磨破嘴皮子到跑“坏”鞋底子,最后到暖了心窝子。

让村民们暖心窝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2018年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工作队终于基本做通村民们的工作,确定好认领蜂的箱数。深夜23时,肖阳和蜂业员工带着400箱蜂连夜从浏阳赶往管竹。次日凌晨赶到管竹后,他们考虑到要让村民坚定养蜂信心,就要更快见到养蜂收益,那就必须为蜂找到更好的蜜源。“眼皮早已打架”的肖阳等人决定再挺一挺,换人安全驾车,趁天还没亮,将这些蜂送往优质蜜源地罗(造字:草字头加那)溪森林公园。

次日清晨6时许,400箱蜂安全抵达森林公园。7时许,朝阳下,蜂群倾巢而出,欢快地飞向优质蜜源。过后,这批蜂让管竹村民实现了每箱2300元左右的收益。

脱贫户刘光山是当初“不买账”的村民之一。肖阳做通他的工作后,他同意尝试认领4箱蜂。实现理想收入后,他坚定信心,去年开始已养蜂12箱,全家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肖阳等人深夜送蜂、用心用情帮扶的精神,让村民们备受感动。

3年来,除了养蜂,工作队还带领群众发展600亩油茶、760亩山苍子、200亩穇子、100亩药材。管竹山上的“毛豆子”,现已变成“红票子”。他们带着致富能人,一起兴办了穇子面厂、山苍子炼油厂。逐渐兴旺的产业,让村民年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截至2020年12月10日,管竹村累计脱贫133户473人,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受访结束时,一向低调谦和的肖阳说:“全国先进的这个荣誉,应该颁发给工作队,颁发给每位为脱贫攻坚默默奉献的工作者。我真的只是这支伟大队伍中,小小的一分子。”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