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动态

绥宁推行“三微”模式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来源: 作者: 2021-04-23 11:07

邵阳新闻网4月23日讯(通讯员 向云峰 李荟)“以前这段路面破破烂烂,开车经过时都是小心翼翼。现在道路修复后,我们出行就能更放心、更安全了。”4月23日,在绥宁县乐安铺苗族侗族乡民营大道,经常跑运输的司机杨先生说。由于多次遭暴雨洪涝灾害,该街道部分路面严重破损,成了当地村民“愁难”问题。最近,乡村两级通过实施“微项目”,及时筹集资金,组织力量对破损区域进行修复,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绥宁县黄土矿镇创新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微宣讲”。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绥宁县推行以“微宣讲、微项目、微心愿”为主要内容的“三微”模式,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基层群众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干实事、办实事的动力,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该县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组织1000余名“宣讲员”全员上阵,用鲜活生动接地气的“微宣讲”,讲好党史故事,让信仰的力量“声入人心”。县机关单位党员干部采取以个人(集体)诵读、集体研讨、小合唱、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用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信服的语言,深入浅出讲好党史故事。各乡镇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以“红色故事汇”“农家夜话”“群众院落会”等形式,面对面、点对点开展微宣讲,以“五老”的坚定政治信念、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道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赓续传承,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

绥宁县东山侗族乡党员干部通过上门走访征集群众“微心愿”。

该县着重解决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聚焦居民身边的“微环境”,精准对接民之所需,通过“微项目”撬动“大民生”,补齐民生短板。该县坚持与“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相结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小区下水道堵塞、路面修复、架空管线杂乱等高频问题;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做好与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的统筹融合,实施农用桥梁、水坝河提新建或维修、组道扩宽或硬化、河道清理和入户道路建设等民生“小”工程,提升群众宜居水平。通过实施“微项目”,该县城区硬化道路5438.59平方米,道路基脚修复19.2平方米,改造化粪池2个,清理改造下水道811米,更换井盖52块,营造了洁净舒适靓丽有序的市容市貌。

该县党员、干部以“交心式”走访“寻”心愿,重点关注乡镇、村、社区贫困家庭、空巢老人、失独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小小“心愿”,并通过意见箱、主题党日、结对帮扶走访、民情沟通日等多途径找寻“微心愿”。该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制作“心愿卡”,认领“微心愿”,为身边的困难群体送服务、办实事,为辖区困难群众圆心愿。该县各职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和权限范围,主动下沉服务重心,通过“贴心式”服务,积极到农村、社区和企业一线把脉影响发展的瓶颈和短板问题,重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目前,该县党员干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6万人次,认领首批“微心愿”1210个,为群众解决各类操心事、烦心事、秋心事2426件。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