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4月30日,工作队队长贺恩金代表工作队参加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
邵阳新闻网5月28日讯(记者 何杰锋 通讯员 刘芸)孟夏之时,万物并秀;宝庆大地,生机勃勃。5月27日,走进邵阳市绥宁县武阳镇双龙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村道,让人心旷神怡;美丽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充满欢声笑语;繁忙的扶贫车间,干得热火朝天,一幅幅美丽幸福的乡村图景映入眼帘。
双龙村是绥宁县教育局的对口帮扶村,地处大山深处,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省级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空白。
作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2001年一场罕见的泥石流,摧毁了双龙村不少良田、房屋,不少村民因此致贫。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0户107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0.24%,是扶贫工作难啃的“硬骨头”。
近年来,双龙村在绥宁县教育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础先行、产业主导的脱贫致富路,实现了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蝶变”。2019年,双龙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2020年全村300户108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3982元增长至2020年的13040元,增长率227.4%。
图为2018年冬工作队在双龙村二组召开院落会
夯实基础 激发“新动能”
2017年初,绥宁县教育局选派驻村帮扶工作人员,工作队长贺恩金毫不犹豫提交请战书,奋战到驻村帮扶第一线。“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迎难而上。”贺恩金说。
谁也没想到,第一次进村双龙村就给工作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入村道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阵风吹过,干巴巴的黄土路上灰尘夹杂着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到处飞扬;驻村住所,只有一根开裂的水管,做饭洗衣摇许久流不出一滴水;厕所是一个三面透光的小木棚子……
“村容村貌的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不仅影响村民的居住环境,更影响着他们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儿!我们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环境,让乡亲们生活得更舒心!”工作队当下就决定,从建设美丽乡村入手,改变村容村貌,提振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激活村子的发展动力。
到村后,来不及休息的贺恩金便带着工作队四处走访。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刚驻村工作队就面临着村民们的质疑:“恐怕又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吧?”“坚持不了多久,最后还不是回城里去?”
这,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却也坚定了他们干好工作的决心。
“从现在起,我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工作队每一名成员都是村子发展的服务员。”驻村后的首次群众““院落会””上,作为工作队队全体村干部和村民立下“军令状”——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决不当扶贫路上的“过路人”,要让群众得到真实惠。
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贺恩金带着队员四处奔走争取项目资金,统筹资金600余万元完成扩宽村级道路10.2千米,硬化组道5千米,新修林道9.7千米,投资80余万元完成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该村统筹资金400余万元,修复水毁农田水渠30多处,铺设农田灌溉水管3.7千米,新建移动网络信号发射塔1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该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驻村帮扶工作队调查收入情况
发展产业 把握“新机遇”
输血不如造血,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工作队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始终坚持以增强造血能力为目的,大力发展致富产业。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离开这里的时候,村里能够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贺恩金说。
“没有特色资源、产业结构单一、经营主体分散、农产品附加值低,如何在产业上突破,为村里找寻脱贫的出路?”这是工作队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在详细考察了村里的土地、山林等地貌情况,结合掌握的村民主要种植作物、经济收入来源等第一手资料,工作队摸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那就是围绕“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把村民的田地扭转到村,兴建产业基地,带领全村百姓拔穷根、共致富。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双龙村成立了种养合作社,引领200多户贫困户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发展家庭种养业。2017年,该村4组村民李典清种植百合尝到甜头后,又成立了合作社带头种植蔬菜,当年便创收50余万元。而后,李典清又开始种植中药材。
“感谢工作队成员的辛苦付出,帮助我们抓住机遇,通过产业发展我个人不仅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产业带头人,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李典清的脸上满是喜悦。
2018年至2019年,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30余万元,对村里800余亩楠竹进行低改,修建了8000余米的林道,解决了百余户村民楠竹运输难、销售难问题。
当前,全村多个合作社养殖有生猪、菜牛300余头,鸡、鸭、鹅2万羽,种植青钱柳、油茶、中药材等特种经济作物200多亩。
不仅是产业有帮扶,政策兜底更是解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驻村以来,凡是有涉及惠农的好政策,工作队总是第一时间组织村民学习,有些贫困户脱贫积极性不高、觉悟不强,工作队就不厌其烦的上门沟通,打消村民思想顾虑。
图为5月13日驻村工作结束,村干部代表赠送锦旗给工作队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群众迁入“新生活”
由于双龙村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且处于大山深处,不少村民渴望搬出大山。自2017年下半年,工作队便启动双龙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由队长贺恩金主抓落实。
为了将这一工作做好,贺恩金在村里和安置点两头跑,一方面做好易地搬迁的资格审核工作,争取财政投资4600余万元;另一方面他紧盯工程进度,加快安置点建设。2018年年底,红旗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完工,社区活动中心、扶贫车间、卫生室等一应俱全。148户549人从大山深处搬了出来,实现安全住房梦。
与此同时,工作队还多方筹措建设扶贫车间,鼓励和支持本村在外发展人士回归返乡创业。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红旗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了2个扶贫车间,本村青年才俊罗忠长回乡在镇上创办优源电子加工厂,引进天富工贸有限公司箱包厂,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落地,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劳动力灵活就业增收问题,确保搬迁户输得出、稳得住、有收入、能致富。
今年40岁的村民田美珍,一家6口人搬迁到武阳镇红旗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就一直在扶贫车间从事箱包加工工作,每月轻松赚取2000多元。她开心地说:“出门100米就到了扶贫车间,工作也不累,还能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们真是挪出穷窝奔向幸福的新生活!”
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新建社区活动中心、升级村级卫生室、安装太阳能路灯、安全饮用水全覆盖、光纤网络户户通……双龙村在绥宁县教育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打扮”变了“模样”、换了“新颜”。
今年4月30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长沙举行,邵阳市绥宁县教育局驻武阳镇双龙村帮扶工作队荣获“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双龙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谋划全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生为本”“人民至上”,用情用心对待每一户每个人。
2021年5月13日绥宁县教育局驻双龙村工作队驻村工作结束,双龙村村“两委”代表全体群面将一面写着“扶贫路上见担当 双龙百姓永不忘”锦旗赠送给工作队,带着依依不舍,送别不是亲人胜亲人的工作队,并对他们说一定要“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