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善】邵东:好儿媳曾玉林

来源:邵阳新闻网 作者:仇小亮 2021-08-16 15:38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好儿媳,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久病床前有孝媳”的铿锵誓言,长期侍奉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婆婆,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当地村民个个对她赞不绝口。她就是邵东市仙槎桥镇白沙村四组村民曾玉林。

曾玉林,现年45岁,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与同龄人比,她没有别人的刻意打扮与穿着追求。因为岁月的痕迹、生活的艰辛、日夜的操劳,她的脸上开始增添了些许皱纹。自从结婚后,她心甘情愿与徒有四壁、家境贫寒的丈夫仇诗林共同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在当地农村,大多数人建起了新房,但他俩因为服侍老母亲放弃了外出创业赚钱的机会,只能在附近打工维持全家生计,至今居住的是两间红砖瓦房搭上一间偏厦,没有高档家具、电器等,家里摆设极为简单。这还是仇诗林父母八十年代修建的普通瓦房,三代五口人居住的家。

仇诗林的父亲曾是抗美援朝老兵,2009年因病去世。母亲仇金莲,自幼双目失明。自从父亲过世后,母亲生活日益艰难。仇诗林有三个姐姐。如今姐姐们均已成家,但他们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母亲晚年照料的重担,就只得压在仇诗林夫妇身上。他俩育有两个子女,大女已成年在外务工,儿子正在就读技校。因为父母的良好教育,两儿女十分懂事,常常一回家就围着奶奶转,帮着奶奶揉揉肩、按按脚。为了照顾好母亲,不让她孤独寂寞,夫妻商量,两个轮流在家附近打工。夫妻俩相处十分融洽和睦,很少拌过嘴。曾玉林性格开朗,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贤惠善良。家里的大小农活及家务和男人一样几乎全部承揽,不要丈夫操一点心。尤其是照顾自己瘫痪在床的婆婆,可谓悉心照料,无怨无悔。

曾玉林就是婆婆的眼睛、拐杖。自从阿公去世后,阿婆心情很不好,总是闷闷不乐,甚至常常以泪洗面。曾玉林看在眼里,挂在心上,常常陪伴在母亲身边,讲讲开心的故事,让她开心快乐,宽慰她孤独的心灵。自2018年开始,婆婆身体每况愈下,严重的风湿疾病困扰着她,导致她的双腿严重弯曲变形,以致不能下床活动。本来双目失明的她,这下她的内心深处更为难受。好在有这个贤慧的儿媳,给予她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心。为了治疗好阿婆的风湿疾病,由于交通不便,曾玉林常常走路去外镇偏远山村一位祖传老中医家问医抓药,来回要走五、六小时,拖着疲惫身体回家后而后煎药喂药。喂药时,生怕烫了,曾玉林总是一口一口吹冷后再喂进阿婆的嘴里。有时婆婆不小心用手推倒了药碗,曾玉林不厌其烦,耐心地重新煎汤药喂婆婆喝下。

2019年8月深夜的一天,婆婆突发高烧,当时丈夫没有在家。曾玉林连忙打电话叫村医,可村医手机关机无法接通。无奈之下她只得无惧黑夜喊来医生为婆婆吊水。由于常年疾病缠绕,婆婆爱胡思乱想,意识不清,精神有时失常。阿婆长期大小便在床,曾玉林总是不嫌脏、不嫌累,及时帮她接屎端尿,有时衣裤弄脏了,又及时帮她更换。因为神志不清,阿婆甚至多次还将带有大便的纸尿裤自行扯下,弄得蚊帐、被子脏兮兮的。曾玉林总是默默地及时将蚊帐、被子、衣服等全部洗得干干净净,从没有向阿婆发过闹骚和脾气。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两次,而是多次出现。家里虽然简陋,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有序。不管邻居什么时候到访,家里时刻保持干净整洁,特别是阿婆的房间里毫无一点异味。为调养好阿婆的身体,曾玉林总是买点营养可口的菜品亲自做好,并端到婆婆的床前一勺一勺地喂她。


天热了,曾玉林为不使婆婆皮肤生褥疮,还每天帮其翻身擦洗五六次;天晴了,她总是推着轮椅陪阿婆出去晒晒太阳,透透空气;在家的日子,陪她聊聊天,说些身边的新鲜事,让阿婆开心每一天。为了接济生活,减轻丈夫的负担,她忙里偷闲在家附近的厂里打临工。老板因他的孝顺所感动,工作任务由她自主安排,相对自由。为了阿婆不出意外,做工时她总惦记着阿婆,一天往返五六次,急匆匆地去,又急匆匆地来,细心照看着婆婆。她悉心照顾着与自己无血肉相连的重病婆婆,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万多个日夜。前不久,因年事已高、病魔缠身救治无效,85岁的婆婆安然离世。曾玉林婆婆生前总是逢人就说:“多亏了我的好儿媳,不然我哪能活到80多岁,多么希望下辈子玉林还能做我的儿媳妇”。一位七十多岁的邻居发自内心感慨地说:“我活到现在,这样的好儿媳我是见到的第一个。”一位在外打拼多年的邻居说:“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这样的好儿媳,真的很少,能如此尽孝,不嫌脏和累,真心对待婆婆,其行为举止太令人感动了!”

曾玉林以一颗真诚的善心践行“孝”德,用孝心诠释着人间敬老真情,演绎着一曲传承孝老爱亲的动人赞歌!

(作者 仇小亮



weixin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官方新浪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