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8月27日讯(记者 蒋利君 通讯员 奉爱花 刘律)8月26日,正在花瑶景区旅游的69岁老人谭佐华介绍道:“现在的花瑶真的是变化巨大,可以说是山上人间了;路面变宽了,硬化路都通到每个村子了,风景特别美,戏剧院(太阳城堡)、民宿、景点都发展很好,人的精神面貌都变化很大,和5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样子了”。
图为:“永远战斗在山区”的7位妇联主任1971年合照
50年前,7个美丽姑娘“永远战斗在山区”的故事
1971年,7个刚刚高中毕业的美丽姑娘心中带着“哪里有需要,我们就战斗在哪里”的信念,服从组织分配,分别到小沙江(陈若妹)、麻塘山(谭佐华)、青山(聊爱梅)、虎形山(陈松志)、茅坳(覃晚英)、龙坪(李冬梅)、肖家垅(王惠兰)担任公社的妇联主任;她们支援山区工作最短的工作了7年,最长的工作了13年,当时仅保留有一张7人合照。
图为:村民正在磨豆子用于制作过冬用的油炸豆腐
回忆里艰难的高山岁月
“那时候,花瑶人因为生活在高山上,冬天特别冷,所以最难过的就是冬天,住的是木板房,房顶是用树皮遮盖的,有大雪的时候会怕压坏屋顶,有大风的时候就会吹进房间里面,晚上大部分村民都是睡在一个很宽的、中间有个火炉的大板凳上,没有床,没有被子,很多小孩子都没有衣服和裤子穿,冻的发抖。”时任虎形山公社妇联主任的陈松志提起当时的花瑶至今还印象深刻的记得:“村民大多吃饭都吃不饱,吃的饭都是掺夹着的杂粮(红薯、土豆、苞谷等),有一部分很勤劳的村民也只能勉强达到自给自足;而花瑶人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当时的花瑶也没有学校,很少有能去上学的,年长的村民大多都是目不识丁,教育方面是当时花瑶的一大短板。”
图为:70年代,大雪封山时花瑶人在雪地只能徒步行走
步行数十公里,背着被子去开会
谭佐华就是当时的麻塘山乡妇联主任,据谭佐华介绍:当时的青山可以说是边远的贫困地区,因为是在深山老林,海拔高,有的人上山后还会有高原反应,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是很差的;当时只有一条机耕道能够上山,每天只有一辆班车上下一趟小沙江,一到冬天路面就会结冰,山上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有2-3个月不能完全通车,金石桥至小沙江路段的路面就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我记得当时每年的正月份,隆回县都会组织开一次合干会,当时我和来自广东广州的肖家垅公社妇联主任王惠兰就是用扁担挑上被子和日常用品,先通过两天的徒步路程走到金石桥,再乘车到隆回参与会议。
图为:2021年8月26日,“姑娘”们重聚小沙江
感叹大山深处的巨变
时隔50年后,当时担任公社妇联主任的7人相约重聚花瑶并探访故人,感叹第二故乡的巨变,纷纷表示:“没想到现在的花瑶变化这么大,现在路好了,上山容易很多了,山上的风景变得非常漂亮了,看到小孩子们都在学校上学,医疗问题也解决了,以前的偏远山区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花瑶人口袋子越来越鼓了,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非常的欣慰。”
图为:九凤朝阳梯田景点
50年后,大山深处的“你”变美了
根据现任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回荣隆介绍:目前该乡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了36km的高标准旅游公路,开设了草原云海、崇木凼村古树公园、大托石瀑、九凤朝阳梯田、旺溪瀑布等景点。
图为:旺溪瀑布景点
打造独具花瑶特色的景区
“我们把花瑶婚俗、花瑶讨僚皈节等变成了独居一方的特色文化旅游,打造了湖南省首档5D沉浸式喜剧 《花瑶喜宴》,利用花瑶挑花、呜哇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到景区旅游,于2020年举办了湖南夏季旅游节;目前已经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量达到了60万人次,建成特色民宿120余家,旅游年收入达到了2.5亿。”
湖南首档5D沉浸式喜剧《花瑶喜宴》
每到花瑶讨僚皈都是人山人海
未来,一定是可期的
下一步虎形山花瑶景区将要修建全国首条高铁旅游观光索道:山背花瑶梯田观光索道(计划于2022年5月1日试运行)。并将陆续推出石窟酒店、滑雪场、瑶王古寨等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努力打造独具花瑶特色的全国5A级旅游景区。
正在建设中的瑶王古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