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早上6时,旭日初升,市农科院瓜类研究所专家严钦平、邓大成、莫小平等,像往常一样,穿过田间小道,来到位于大祥区罗市镇和平村的科研示范基地,记录西甜瓜长势,开展考种工作。他们不时驻足,手握着瓜,俨然抚摸自己的孩子。
有人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开展瓜类科研工作以来,专家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辗转田间地头,只为提升西瓜、甜瓜等瓜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解决种业“芯片”技术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高低错落的基地内,郁郁葱葱的瓜藤上,结满了黄的、绿的、青的等各式各样的西瓜、甜瓜。“我们从新疆、北京、甘肃等全国各地引进优异西甜瓜新品种,通过多年的筛选试验,筛选出了10个优质、多抗西甜瓜新品种。通过两年试种,西甜瓜的甜度比外地在我地市场销售的要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市农科院教授邓大成高兴地说,“筛选出来的品种具有糖分高、综合抗病能力强、品质好等多个优势,厚皮甜瓜市场价每斤高达10元左右。”目前,基地西瓜新组合达20余个,优选出4个优质、多抗、特耐贮运、适应性强、口感风味俱佳的杂交组合,下一步将申请国家品种登记。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强化示范推广作用,十多年来,市农科院每年集中举办西甜瓜培训班20期左右,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纷纷前来取经。通过实地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不少农民回家种植甜瓜,走上富裕之路。邵阳县七里山园艺场一位种植户,在此学习后,回家在柑橘园套种西瓜,每亩西瓜收益达3000元左右,年收益数十万元。
当天,通过一个早上的忙碌,专家们马不停蹄地从基地采摘回一些西瓜,然后通过认真记载果皮颜色、果实形状、测量果肉糖度等十多项指标,结合田间表现,来判断品种的优劣。据介绍,今年市农科院在罗市镇流转土地1400余亩,强力推进科研示范基地建设。瓜类研究所率先进驻,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引进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并进行新的种质资源创制;运用常规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开展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进行瓜类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并做技术集成。今年虽然受到不利天气严重影响,但是经瓜类研究所全体团队成员的攻坚克难,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自2010年以来,市农科院每年对西甜瓜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共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达万余人次,培养了一批西瓜嫁接能手,稳定了西瓜的种植面积、品质及产量,已累计示范推广西瓜新品种、新技术50多万亩,助瓜农增加收入15亿元以上。(邵阳日报记者 肖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