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网12月16日讯(通讯员 姚秋实 苏渊)12月,岁暮天寒。走进古城宝庆,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熙熙攘攘的人流都在大街小巷、居民小区,都能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或清理卫生,或疏导交通,或为民解忧……“红马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温暖着这座城市,成为邵阳文明城市创建的名片。
当好文明城市的美容师
近日,双清区的居民发现城市发生了可喜变化,卫生干净了,交通不堵了,环境更美了,小区温馨了。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入开展,该区志愿者以“爱我双清”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纷纷化身城市美容师,为城市梳妆打扮,清垢美容。
成立“文明交通行”志愿服务队、开展护学岗活动,在城区各主要路口设立志愿服务站,按照“定时、定员、定岗”的原则,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和文明出行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行人按红绿灯信号过马路,对学校、酒店、景点路口及周边的各类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纠正,对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进行帮助,劝导机动车礼让行人,协助执勤交警、城管处理道路突发情况,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
他们分组分批次下到城市主次干道,公共广场,居民小区等区域“挑刺”,发现垃圾乱倒、小广告、门前杂物堆放等现象,能处理的当场就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就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在志愿者"挑刺"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小区环境卫生服务队,对小区楼道、绿化、卫生死角等公共区域进行摸底排查,形成难点问题清单,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找出城市发展中的问题顽疾,补齐城市管理细节中的短板,让城市功能更完善,让城市品质更具精致感。
当好疫苗接种的服务员
12月,在双清区各小区,不少市民自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他们身穿红马甲,配合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陪同医务人员到居民家中,上门服务为他们接种疫苗。
为实现双清区疫苗接种应接尽接的目标,筑牢疫情防控的群体屏障,双清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组成突击队,用实际行动配合区委区政府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他们有的调查摸底详细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有的入户宣传,宣传疫苗接种的重大意义,具体流程、注意事项;有的陪同医务人员走村穿户,把疫苗送到家门口;有的开着自家小车送老人到医院接种疫苗,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
在医院、在小区、在临时搭建的疫情接种点,处处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无私付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聚力为民催开“幸福花”
今年双清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服务相结合,积极吸纳有特长的党员组成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形成“志愿服务队+党员+群众”的志愿服务网络,深入田间地头送关爱、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组织送戏下乡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具有医护知识的党员组成医疗服务队,免费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将医学知识、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为群众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区文旅广体局组织区文化馆、图书馆和热爱歌舞的党员、群众组成“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将文艺文化送进村,送进社区,营造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纪念馆志愿者服务队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纪念馆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所蕴涵宝贵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通过解说宣讲、维护秩序、卫生保洁等方式让红色文化资源和教育基地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由区法院的党员干部、律师组成“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教育部门精心挑选优秀教师组成了“教育服务志愿队”,开展送教下乡、教学教研交流等活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据统计,双清区目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3.4万余人,不仅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商户、社区居民,还有退休老人、在校学生等。今年以来,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敬老志愿服务、助残志愿服务、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5000余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双清区的温情故事,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上演,志愿者用一本本书陪孩子梦想花开,用行动为群众济困解难,以星星之火,聚焦文明的燎原之势。